“人生中有很多坑,听说别人掉下去或者看着别人掉下去,都感觉不到疼。非得自己掉下去一次,才知道有多疼。”
01
妹妹读高中,不喜欢住校,希望在校外租房子。但是一个人生活不便,父母又离家远,便和好朋友约着租房,由她朋友的妈妈来陪读。
作为高中曾有过被陪读经历的资深分子,我提醒她:你可要想好,你们两个人现在关系是很好,可是一起生活之后,跟现在做朋友是不一样的。你们的生活习惯或细节可能会有摩擦,而且陪读的是她妈妈,你需要跟两个人磨合。
妹妹随性地说:到时候再说吧,我觉得现在不需要担心这些事情。
一个月之后她打电话给我,叹息声不断:唉,后悔当时没听你的,我现在真不想跟她们一起住了。
细问了一下,是生活细节上有些摩擦。宽慰了一阵子,妹妹说:不过这是我自己做的决定,抱怨归抱怨,我还是想想办法处理。
经此一事,她知道为自己做的决定负责,未来也可能会更重视别人的意见。
这让我想起电影《后会无期》中的台词:我们听过了无数的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细细思索,其实是因为听过的道理多少与人生好坏并无直接因果关系,中间还有一个试错的过程。试错才是检验道理的唯一标准,是充实人生的必要途径。
一方面,因为个体具有差异性,这些道理于我们未必适用,没有任何一个道理可以套用给所有的人生。
另一方面,即使道理于我们是适宜的,但是没有亲历一番摸爬滚打,如何能领会个中真谛?别人告诉我们这条路是错的,但没有亲身经历,我们不信、不甘、也不愿。
所以,我们听过了无数的道理,仍然对入坑乐此不疲。
02
张爱玲有个小故事《非走不可的弯路》。
讲的是女儿年轻时候意欲走某条路,却遭到母亲的劝阻。因母亲曾走过那条路,知道是条弯路,不忍女儿重蹈覆辙。
女儿却回答说:“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而且我喜欢,我也不怕。”
而上路之后,她发现,母亲是对的——那确实是条弯路。她在经历碰壁、摔跟头、甚至头破血流之后,终究还是走过来了。
后来,也有一个年轻人走向了她当年的路,她也像母亲一样劝阻:“我不希望你同样的弯路。”
年轻人的回答与她当年如出一辙:“但是我喜欢。”
故事结尾,女儿笑着祝福那位年轻人:一路小心。
她终于明白,人们听过很多长辈苦口婆心的好意规劝,看过许多他人爬坎过坡的挫折故事,但仍旧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尝试错误的道路。
因为只有试错得来的经验与阅历,才是实实在在种在我们人生里的。
而正是这些摸爬滚打、四处碰壁、不断探索的经历,铺垫了我们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让我们更有自信也更有底气。
如果都沿着所谓正确的道路走,那不是真真切切的人生,也许是拔苗助长的假象。
03
新东方红透半边天的考研阅读主讲老师唐迟,在成名前也曾有过一段痛苦的挣扎。
当时他和一位擅长讲段子的老师搭档,这位老师一上课便满妙趣横生、满堂欢笑。这让不走搞笑路线的唐迟陷入自我怀疑。
虽说各有所长,但是搭档对唐迟的影响太大,他也希望能有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
于是,唐迟每次上课都准备好一本笑话书。讲了十几二十分钟,他便停下来讲个笑话。
但这并非他所长,讲笑话时往往冷场,学生说:唐叔,你还是讲课吧。
唐迟的试错失败了。他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这条发展道路。
为了找到自己的定位,他在学生中发起问卷调查:你最讨厌什么样的课堂?
分析整理后发现,原来学生最讨厌的不是没有笑话的课,而是没有干货的课。
唐迟恍然大悟:自己擅长逻辑分析,为什么不发挥长处、打造干货满满的课程呢?
自此,他死磕阅读,他的课堂没有笑话,只有有理有据的分析和实际可用的干货,能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分数。
唐迟一举成功,成为了新东方阅读主讲名师,他的课程提升了万千考研学子的阅读能力。
试错让他知道了哪些事自己不喜欢、不擅长、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好,并由此明晰了自我定位,更加重视自己的优势,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可见,试错可以让你探索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道理,并完成道理的内化。
而试错过程给你带来的心智能力的成长、思维方式的转变、人生阅历的丰富、精神生活的富饶,都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垫脚石。
我们听过许多道理,但那是别人的故事;而对试错乐此不疲,才是我们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