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迷上了河合隼雄先生的书。刚刚读完这本《河合隼雄的读书人生——通往深层意识之路》。有一些内容对教学也很有启示,于是。摘录如下。
p3河合隼雄先生小的时候爱读书的孩子不算好孩子,那个时候的一个说法就是孩子应该是活蹦乱跳,天真活泼,成天在外玩,如果是成天在家里看书的,太内向的太安静的,有些神经兮兮的,就不能算作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p9-10
孩童时期读到的一些印象很深的书,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意想不到的场合起到出乎意料的作用,少年时期、青春时期读的书,在我成人以后自己写书时给予了很多的帮助。
p17要知道上帝的存在,“恶”是必经之路。……我读下来感觉远藤周作的作品《丑闻》里表达的意思是:人生没有经过丑闻、没有绕来绕去走过很多弯路,难以找到灵魂在哪儿。
p114-118河合隼雄先生在这本书里面,谈到一个观点,就是语言逻辑是给大脑看的,在心理治疗时往往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意象,比如梦,就是一种意象。意象是给灵魂看的。
意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接近,无意识时就很难组织语言了。虽然组织不起语言,但不知不觉当中就在态度上显示出来。
自己没有意识的很多地方,心灵同样是在运作着。
心理学者对意识和无意识两方面都要兼顾,特别是对精神疾病的患者或者有着很沉重的忧愁痛苦的人,要尽可能的了解心灵无意识的部分,思考如何与有意识的部分沟通建立联系,这就是心理治疗。
梦的特征是意象。在组织语言之前存在着意象。
意象慢慢地接近无意识。荣格心理学非常重视意象的研究,甚至可以说是意象心理学。
p138语言逻辑和意象
只要极力用语言在思考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做的临床的工作就得不出结论,或者说得出的结论也没有什么用。
我的感受是,不仅仅是意象,还有故事,故事也能够打动心灵,所以叙事也可以有疗愈的力量。动心的、非常喜欢的,基本都是叙事性作品,像故事啊,神话啊。
p19通过叙事故事,人心灵中或许固有存在的真实部分有了表述的手段,在体验同样的故事的过程中,人与人产生了关系,心灵或许建立起了相通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