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陈老师在家庭教育群的分享,摘录: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请不要忘了在每次“教育”过程的最后说一句“孩子,无论发生什么(虽然你犯了错),妈妈爱你的心是不会变的”。
这样一段内容深深引起我的共鸣:爱,就要表达。
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最深刻的爱,可以用生命去置换和呵护;是最厚重、最深远的爱,从不会计较得失与回报;是最普通、最珍贵的爱,总在需要帮助时雪中送碳;是最质朴、最平凡的爱,永远默默付出的支持陪伴。
我妈妈的爱就这样伟大,为我和姐姐倾注了一生努力和付出,如今年近70的妈妈已经满白发,岁月的痕迹没有退去她略微倔强的性格,在她的思想观念里,爱,不需要表达,只需要行动,她做的努力和选择都是她对我们满满的爱,我和姐姐也理所当然的应该懂得,妈妈对不起,误解您的爱从小学开始,直到去年我接触家庭教育后才感悟到您爱的力量、内涵和坚定。
这样的误区同样发生在我和女儿之间,略微倔强的我继续着妈妈爱的风格:爱,不需要表达,只需要行动,因此,我和女儿走过了波折的8年,我给女儿造成很多伤害和心理障碍,尤其是严厉批评和斥责,无故的愁容和抱怨,随意的定论和标签,夫妻之间的矛盾和争吵……太多不当的语言和行为背后,透着是对教育的轻视和无知的自信,虽然我很爱孩子,可孩子根本感受不到我的爱,感受不到妈妈无条件的爱,或者游走在妈妈的爱与不爱之间,导致孩子幼小的心灵就留下了深深创伤,埋下了犹豫不解、愤怒怨恨、叛逆反抗的种子,最后毁了家庭的温暖和孩子的未来。
爱,就要表达,要用正确的方式告诉孩子,父母的爱是她一生不竭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源泉,是她永远坚强的后盾和支持,是她最最温暖的港湾和彼岸。
爱,就要表达,不表达的爱就会陷入“知识诅咒”的怪圈,父母自认为的威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孩子必须怕家长,所谓的那个红脸导致孩子的迷茫,孩子无论是进步还是犯错,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孩子都会小心翼翼地在父母的脸色中猜测父母的心意,在父母的脸话语中讨好父母行为,这样猜测和讨好的孩子怎么会建立自尊,没有自尊的心理又怎么会有自信和自律。
爱,就要表达,父母的爱是孩子自信的根源,正确地告诉孩子每一次错误都是成长必须的经历,更是未来成功的必备经验,告诉孩子并不等同于责怪和批评,并不等同于否定和标签,并不等同于父母认为的结果和答案,父母要做的是灌输正的力量,引导正的方向,激发孩子的思考,尊重孩子的判断,相信孩子的选择,剩下的就交给时间。
家庭教育,就是自我改造的过程,摆脱自以为是和理所当然的无知,父母是孩子的复印件,父母努力学习改造自己的过程,必将铸就孩子努力学习改造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