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去红的学校,鸿在辅导他的学生,我在帮他找耳环,他的学生也在帮他找我脱了鞋上去,在大舞台上,我问他工资多少,他8000多 他还是那样热情和坦诚,积极乐观 回想我自己,高三这才算是带过第5届。红比较专注,执着坚持,刻苦勤奋,我比较懒散,不吃苦不能执着坚持散点 高考题每年他全部认真的做思考研究并申述课标,而且试着出题课本也钻研深透,我这个就差距很大,属于热情,感兴趣任性投入的做,但不及人家的深刻和广阔,反思不深,开拓不管,只是钻研课本,不管课标不懂,课标相比之下,嗯吃苦程度也,不够嗯,所以想着自己的差距,不管年龄大小,投入的精力不够和成就自然有差距 反思不足,见贤思齐。需要继续努力,不行就是不行、
昨天几天都在思考文言和古诗教学。
听了石姐的课悟出来, 1,典故梗的,影响。古人写诗相互参照模仿,有统一的密码存在。相互照抄的意境也都有,相互感觉也通。所以有相互化用。比如折腰比如欧盟,如朱弦知音,如青眼如归字如客,如孤帆影,如青袍,比如归雁
第二感官打开,与自然相通。景→情→景→情。古人抒情并借景触景或借景。四时四季之景通过五官来描述,心理情感蕴含在内。
第三作者的背景,绅士,比如林波梅七鹤子,比如黄庭坚,江西师派,比如郑思肖 作者的风格
第四,结构上的起承转合。好的诗歌总是,前呼后应,首尾圆合,有情感或者事件的脉络存在,前勾后连,如车轮转,写作脉络,做思路的流畅通顺,悟得一二
第五诗歌知识:协韵,绝句,仄起平收, 诗歌如泡茶,进水之后茶叶才会变得饱满滋润,茶香四溢, 诗歌也需要,联想想象脑补还原有生有情,心理活动全部脑补出来才能看懂,体会作者心境 萧史弄玉,夫妻和谐美好的爱情
第六诗歌背诵。理解清楚,经典诗歌必须背诵,积累有感觉。
全部梳理了史姐的诗歌教案,弄清典故化用→诗眼情感→诗歌脉络,行踪为线,时间为线,景情为线,物件为线,首句题目领→艺术技巧上叙述描写抒情、对比用典虚实感觉的表达技巧→结构手法上的转折呼应首尾抒情,卒章显志
诗歌情感的转折是很有意思的部分,表面与言外之意也耐琢磨。而绝句的后两句出奇精彩
很陶醉,喜欢沉浸于诗歌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