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了《悲惨世界》这本书。
冉.阿让绝对爷们。浪子回头金不换,良知永存,以德报怨,硬汉柔情。其魅力,我亦为之神往。
自己能够如此之快看完这本书也是出乎我的意料。
观后之余,不禁有个问题闪现。你有没有想过,你在什么阶段是读书读的最多的?
没错,学生时期。
学校每年能给你发十几本书,而且还带着你学完。毕了业,阅读量基本上就像一条静止线一样,没啥起伏,更别谈对于书中内容的思考了。
读书,从古至今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古人读书是为了考功名,现代人读书传承了这一功能,同时还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商业。
毕竟大家能活着就已经很容易了,还哪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书。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诸如有声读书、樊登读书之类的新型读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
自己其实也说不上是把读书当做一种爱好,但是有的时候会莫名地觉着空虚,无所适从,然后就找点书看看。看书能让自己身临文字,宁心静气。
上班比较忙,也想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也试着去尝试有声听书。
结果就是,要么听着听着就不知道说到哪儿了要么就是睡着了。书的完整度达不到,对本书的思考理解就无从谈起。但治疗失眠确实奏效。
以前看朋友圈里有发那种读书会的活动,还挺羡慕的,就想着有机会也去参加一下。
巧了
去年在万悦城参加了一个线下的樊登读书会。人坐得满满的,读书会上,大家按照既定流程对某一本书进行了激烈讨论。
第一次接触这种活动还挺新鲜的。这次活动结束后,很快就期待着有第二场。为此还专门下载了一个APP,在不充会员的情况下也能免费听一部分书。如果有了线下的读书会,软件上也会有显示,不过那次之后再也没参加过。
后来有位网友在读书群里经常发组团读书的邀请,我就参加了进来。至少听3本书才算做任务达标。我基本上都是倍速,所以听书很快。回过神来,好像也没听到什么内容。
那个网友就很惊讶,说你怎么任务完成的又多又快。听书的都用倍速模式,而且樊登读书和有声读书还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把这本书讲给你听。从某种意义上讲,对这本书的认识,传到你耳朵里已经是经过别人加工过的了。
网友经常约我听书,我也经常和她组团。坚持了一个月,我退出了。
她问我咋不组团了呢?
我说不想听了,他把书给你讲完了,一定程度上就带有了他的个人想法。就像写作文,但凡你看过范文,就很难做到原创。
我们看书的第一收获就是自己对原文的独特理解,如果两人就同一本书进行探讨就另当别论了。
我喜欢自己看,自己思考得出结论。虽然花的时间比较多,但是原创有原创的乐趣。
尼采说,我们走的太快,是时候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了。
新型的读书方式迎合了时代发展潮流,于我而言,还是觉得少了那么点味道。但不管形式如何变换,对于书籍的原生思考是不可取代的。
一则,随笔。
更多精彩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405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