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单位倡导6S管理,并要求每一个人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随后将进行严苛的检查,结果与职工和部门经理的绩效挂钩。
上级领导带队来检查,直接上手摸柜顶,只要有灰尘就不合格。桌面可放少许文件,不许放任何无关物品。
职工表示无法理解。
从理论上来讲,应该是观念现行,实践随后。职工对6S是什么都不懂,便直接要求执行,很多人一头雾水,不知道标准是什么,也不明白这番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6S是一种源自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它是在5S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Safety)这一要素,从而形成了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和安全(SECURITY)六个项目。这六个项目均以英文单词的首字母“S”开头,因此简称为6S。
具体来说,6S的每个“S”代表的含义如下:
1. 整理(SEIRI):区分工作场所中必要和不必要的物品,去除不必要的物品,以腾出空间,有效利用空间,防止误用,创造清爽的工作环境。
2. 整顿(SEITON):将必要的物品按照规定的位置和方式进行有序摆放,以便快速找到所需物品,提高工作效率。
3. 清扫(SEISO):清洁工作场所,保持设备和环境的清洁,预防设备故障和维护工作环境质量。
4. 清洁(SEIKETSU):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通过制定标准和规范,确保持续的清洁和有序状态。
5. 素养(SHITSUKE):培养员工遵守6S原则的习惯,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实践,提升员工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6. 安全(SECURITY):在5S的基础上增加的一项,强调在生产和工作中的安全意识,预防事故发生,保护员工和企业资产的安全。
6S管理不仅适用于生产现场,也可以应用于办公环境和其他多种场合,目的是通过持续改进工作环境和工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对于这个6S管理,当初我的第一任领导在2010年便提出“5S”管理理念,当时我们公司的卫生管理在同级公司当中数一数二。一旦换了领导,所有好的习惯便抛之脑后。
我在想,为什么大家能够在高压措施下保持一个状态,一旦压力消失,好的习惯无法得到延续。不是说21天就能养成习惯的吗?
可见,习惯并不是因为你坚持了多久,而在于你对这个习惯的态度。你认为这个习惯很重要,和你认为这个习惯很累赘的认知,带来的结果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