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詹大年校长讲座有感
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究竟是何模样?
教育,其本质应为培育幸福人生的基石,致力于塑造人格完整、内心幸福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化解他们内心的矛盾。这种冲突,源于他们自身,却往往因缺乏应对之策而难以化解。如同那些渴望戒烟的人,他们深知其害,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教育中,我们应当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同时帮助他们规避短处,而非一味地强调长处而忽视短处。这与企业管理中的“取长不断”截然不同。作为领导者,需要团结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共同协作,因为他们可能具备你所缺乏的能力。同样,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此刻的行为正是他们内心需求的体现,他们可能通过某些行为来寻求关注、疗愈自己。
曾有报道指出,许多教师或干部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在家中同样面临“被领导”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在家庭中往往难以得到释放。优秀的教师往往对自己有很高的心理要求,他们可能会在心中设定一个“完美模板”,一旦孩子不符合这个模板,就会感觉失望。
例如,一个家庭中的奶奶是医生、妈妈是教师、爸爸是律师,这样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导致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职业视角来看待孩子,医生可能总觉得孩子身体有问题,教师可能总觉得孩子学习不够努力,律师可能总觉得孩子行为不够规范。这种环境下,孩子可能会选择逃避,离家出走或沉迷于手机等。
好的教育和良好的关系往往是在合适的场景中自然发生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化解学生之间的冲突,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和教材只是教育手段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学生才会对我们产生信任,愿意接受我们的教育和引导。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孩子与父母、老师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育中,我们还需要学会好好对话。对话不是简单的谈话,而是需要双方真诚地交流、倾听和理解。当我们与孩子对话时,我们应该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支持。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最后,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温暖和幸福。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人格、塑造心灵的过程。只有当我们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成长需求时,我们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