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止有两种说法,一是指止于至善,即明德本体;一是指放空思想。这两种说法都对。
大学以“修己治人”为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人的本性。求学时,需要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才会有方向。倘若对自己的目标迷茫,此时贸然前进便是危险,不如先停一停,放空自己的思想,往往就会有所取舍,而目标也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浮现。
而“知止”最重要的,不是“止”而是“知”。因为“止”是目标,是将要采取的行动;而“知”则是行动准则。正是知晓目标、行动,才会有“定”“静”“安”“虑”“得”这五个层次。
在知道了自己的大方向后,下一步就是具体的目标,也就是定。具体目标一旦确定,要考虑的就是如何采取行动。这意味着必须放弃一部分行动,即不妄动,其后才能基于现实情况,做出详细规划,才会在详细规划下有所收获。
就好像立下一年想要读书,那么读书的目的,例如是扩展视野还是提升技能,亦或打发时间,这些都是“止”。
知止才会定,也就是决定要读的书的类别。当你决定花时间读书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这段时间不能拿来做别的,这就是静。
花一个小时阅读,不一定比花10分钟阅读更有收获,因为一旦阅读,就需要全身心投入,而不是胡思乱想,尤其是在你决定阅读的时间。这就是安。为了更高效管理自己,最好做出相应计划,促使自己完成,这就是虑。在详细安排之下,必有所得,至少会完成相关的阅读,倘若能从中获得更大收获,那就更好。这就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