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看一部电影,都有些感悟,无论电影在网评上分数是多少分,可我总能在观影的感性心理下,感受到来自自己内心的感受,整个观影的过程中像在跟自己对话。平常阅读,也是这样,文字排成的一句话,有时一不小心走了心;有时一不小心成了画面,就可能住在了心里。
《前任3》让我想起了最爱我的那两位,我们之间的爱的故事,也让我有了下面的文字。
小时候跟母亲置气,受到责罚后,疼痛难忍,就跟母亲斗气,不想见她,不想呼她。母亲看在眼里,嘴上不说,可心里的情绪全写在脸上了,也不像以往一样喊我,有时候做什么需要帮手,看见我就又憋回嘴里。2天左右就会在一件小事情上化解,夹快好肉放我碗里,带我上街买东西,所有不平之气都消了。小时候没什么离不开母亲的,对母亲的依赖像只雏鸟,衣食起居没一样能离的掉,回忆起来,母爱真的能教会人很多。
长大之后,在我们身上,父母的影子越来越多,离父母也越来越远。一回家总能听到与父母同龄的长辈说我们像父母那里那里,听到的时候,除了肯定自己不是从石头里出来的之外,心里还有点愤愤不平,跟自己最亲的人像,就好似撞衫。离开了家,再没有听过,或许我们听到有人赞美说自己像某个明星,会很高兴。我们带着血缘至亲,在世界的角落暂停,在岁月里飘荡,兜兜转转地寻找、等待、追寻那个她(他)。
那个爱自己的人究竟在哪里?其实有份爱,我们了熟于心,他们就像眼前的天地,理所应当的为我所用。我们太熟悉那份爱,有时候他们话不用说全,心里就给补全了。补全了话,却忽略话里的情。尽管那份感情是深刻,难以抛弃的,但越是这样,我们越感觉没了自由,没了新鲜,所以才会在心里埋下期许,以求更深层的需求,最后总是失望。
在离开之后,再回来。在失去,再得到。变化之间,差落让心里的以往,历历在目。生活就像个容器,想装下别的,就会把固有的挤出来。只有将得到的变为纯粹,才能成为精美的瓶子,不成精美也能变得古朴无拙,干净,灵气的活着。人需求各种,都是为了自己好,对自己好,才能去对他人好。瓶子再好,也有碎的时候,生命是延长不了多少的,活在当下是对生命的尊敬,努力活着才能对的起青春。
电影《前任3》的结尾,在观众心里就像是一道独出心裁的菜,合口与不合口都是一样的,都是味道,不分彼此。我喜欢听到大家不同的反响和评论,说出来的话是能听出一个人内心的,里面有对生活的憧憬,有对感情的取舍,有对善恶的分别等等。
在空间有限的瓶子里,我想放一半水,一半空气。上善若水,穿透着水看世界,在模糊的世界里爱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