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养自己,并非是报复往昔、否定父母,而是凭借3个秘方疗愈当下,成就自己、重启人生!
张爱玲曾言:“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或许会谅解现在的我。”此语击中了无数人的心——我们都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下成长,带着或多或少的遗憾与伤痛。
但梁爽在《把自己重养一遍》里提出了一个极具颠覆性的观点:“成年之后,你养育的第一个孩子是自己。”
这话乍一看我有些懵懂,当想到它照亮了那些在成长路上磕磕绊绊之人时,立刻就回过神来。
《把自己重养一遍》的核心主旨是“成年之后,你养育的第一个孩子是自己”,作者梁爽透过四个部分——原生家庭、身心健康、女性觉醒和自我提升——系统地探讨了怎样借助“自我重养”达成人生的重启。
书中不但提供了丰富的心理学理论,而且结合了诸多真实案例,助力读者从认知、情感、健康等方面达成全面成长。

梁爽,是青年畅销书作家,女性终身成长的倡导者,曾出版《当你又忙又美,何惧患得患失》。
她以犀利、清醒的文风见长,擅长从女性视角出发,分享个人成长与实践的心得。她的作品不但深受女性读者喜爱,也吸引了大量男性读者,被赞为“女性成长领域的灯塔”。
正是梁爽这种“犀利又温暖”的笔触,使得《把自己重养一遍》成为一本既实用又充满力量的女性成长指南。以下,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用“自我重养”治愈原生家庭的创伤,活出真实的自我。
一、原生家庭的创伤: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原生家庭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但不应成为终点。梁爽在书中提及,很多人的原生家庭满是遗憾:也许是爱的缺失,也许是过度的控制,也许是无声的忽视。但这些遗憾,恰恰能够成为我们成长的起点。
梁爽分享了自己的故事:高考前,她意外得知父母婚姻破裂,为了不影响她考试,父母“演”了一场完美的戏。这种压抑的情感曾让她一度陷入自我怀疑,
直至成年之后,她才发觉,原生家庭的创伤不是她的过错,而是她成长的契机。她通过阅读心理学书籍、调整情绪管理,最终与父母和解,也与自己和解。
“原生家庭的创伤,宛如一块尚未愈合的伤疤,但我们能够选择让它结痂,而非溃烂。”
二、重养自己: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抉择”
成年之后,我们终于有机会重新养育自己。梁爽强调,“重养自己”并非否定父母的养育之恩,而是通过经济独立和见识增长,弥补过去的遗憾,淡化心理阴影,轻装上阵迎接未来。
书中提到一位读者,自幼因为家境贫寒,从未穿过漂亮的裙子。成年之后,她通过努力工作,不但实现了经济独立,还给自己买了一条梦寐以求的裙子。这种“象征性满足”不但弥补了童年的遗憾,也让她重新找回了自信。
“重养自己,不是报复过去,而是疗愈当下;不是否定父母,而是成就自己。

三、活出真我:从“社会时钟”到“自我时钟”
我们常常被“社会时钟”束缚:30岁必须结婚,40岁必须事业有成……但梁爽告诫我们,真正的幸福源于内心的满足和认同,而非外界的标准。
梁爽在37岁时首次减肥,10个月瘦了10斤。她不但改善了体态,还通过瑜伽和健康饮食,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掌控感。
她说:“30岁是新的18岁,40岁是全新的20岁。”这种打破“社会时钟”的勇气,让她告别过去活出了现在的自己。
“人生没有保质期,只有保鲜期。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开启。”
弗洛伊德说:“人的一生,就是在重复童年的幸福,或者修复童年的不幸。”梁爽的《把自己重养一遍》,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修复童年的指南。
它告知我们,无论过去怎样,我们都能够主动地重新养育自己,依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原生家庭的创伤,不是我们的终点,而是我们成长的起点;重养自己,不是否定过去,而是疗愈现在;活出真我,不是迎合他人,而是成就自己。
愿那些在成长路上跌跌撞撞、举步维艰的行者,都能找到自我疗愈的秘方。在那静谧而美好的独处时光里,让自己化身为温暖的小太阳,默默积攒内心的光芒与力量。
待到羽翼丰满、信心十足之时,便能够勇敢地冲破生活中的重重阴霾,带着无畏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去热烈拥抱那全新的高度,像梁爽那样开启独属于自己的人生新篇章,活出清澈又明朗的人生。
你有没有想过,成年之后,你最想“重养”自己的哪一部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