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无事迷上鲁迅先生笔下人物,虽然九年义务教育里多是他的文章,但总的说来也只记住了闰土,阿Q精神,与人絮絮叨叨的祥林嫂,而他们对于我仅仅相当于名词的存在。
不过说起来,我想说的不是鲁迅书里亲述的祥林嫂,而是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袁雪芬老师饰演的祥林嫂。里面对于祥林嫂爱讲阿毛死时故事相对少一点,可能我是第一次看,相当于祥林嫂第一次跟我说,所以是为她而悲伤。
在想如果我是祥林嫂,我会怎么样?祥林嫂其实一直是怀着希望的活着的,面对对困境想的是未来并踏实的做事,只是事与愿违。小时候想着出嫁就能过上好日子,谁知丈夫早逝;想着身体健康伺奉婆婆到老也可以,谁知婆婆像卖自己还债;想着出门当工赚钱还债,还没来得及就被媒人拉去山里与人成亲;想着撞死,又体恤大家都是穷苦人,花钱娶亲不容易,答应下来;想着正好两人都勤快,和和睦睦有了阿毛,谁知老六染病无医治,阿毛上山被狼吃;回到鲁镇当长工,想着勤劳过日子,被人念着命不好,捐了门槛也未赎罪;不敢死,不能活。这种一步步靠着渺茫的希望活着的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吗?
她一直勤勤恳恳的生活,怀抱希望的活着,你说人能承受几次打击呢,最后连死都不敢,害怕被分尸。也许祥林嫂逢人就说,是因为没人给她一个活着的理由和希望,没有人告诉她你没有罪,没有人借她一丝烛光照亮前行的路,只是听着传播着讨论着指责着避讳着,穷人之间相互照应,可也都自身难保。
很好奇明明一个可怜又勤劳的农村老妇人为何变成了唠叨妇人的代名词,变成经不起打击的代名词,变成哭哭啼啼的代名词?
也许他人提起祥林嫂是让你不要走最后一条路,不要放弃希望;如果能带着记忆来到祥林嫂旁边,希望有机会跟她说祥林嫂,不是你的命克人,两次嫁夫罪孽重,每个人下阴间会重新有自己的生活,不会重过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