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闲不住,最近所有的忙都是自找的。
1.国培的忙,如果我不答应做坊主,估计就不会有这几周的培训,也不可能做那么多活动的组织以及讲座。这样我周末可以悠哉悠哉。
2.如果说国培多多少少还有点上面派我,我不能不答应的原因,那么概念地图的思维发展型课堂就是纯粹自找的。上个月看到他们招募助理,我立马报名,报名后就一连串忙,我就像陀螺。问题是这个陀螺还被“怼”为缺乏思维,不思考,设计的方案是空的。我一堆的不服气。于是从根上开始辩论。教授疑问:整本书阅读为何三年级选《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童话》算故事集还是整本书?我为了证明《安徒生童话》是整本书,进行了无数次验证。
验证一
谈昨晚答辩感受
因为第语文二组的关于如何指导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地图是我一直参与完成的,所以吴老师昨天的问话我身在其中,也在反复思考。经过吴老师的逼问,我更加深入思考问题。
吴老师的第一个问题:整本书阅读为什么选择《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童话》是以一个一个故事的形式出现,能代表整本书吗?这本书的阅读和一个一个故事的阅读有区别吗?
老师们的回答:选书理由首先是适合这个年龄阶段。其次是三年级教材快乐读书吧内容。再次《安徒生童话》文质兼美,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善美。
问题是老师们的回答没有解决“整本书”的问题。
我在吴老师的逼问下,也认真思考了读《安徒生童话》算不算整本书阅读?
答案肯定算。因为定义整本书不能因为它的故事是一个一个出现就说它不是整本书。文学阅读里面的整本书定义,首先主题是统一而鲜明的,其次它的结构是完整的,再次它的语言风格是具有独特魅力的。
《安徒生童话》是一个故事一个编辑成集,而且不同编译者会选择不同故事成集。但是不论他怎么选择,这不影响把《安徒生童话》当作整本书来对待。
问题是,怎么指导才能区别体现《安徒生童话》是整本书阅读,而不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阅读。
我不是第一次听吴老师这样的“怼”,而且每次听完都会复盘思考问题。
首先思考的我为什么选《安徒生童话》给三年级学生做整本书阅读。
除了教材规定的因素,最大的因素就是学情原因。因为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阅读首先是阅读兴趣,其次才是其他的问题。指导整本书阅读可能首先考虑的不是“整本书”问题,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爱不爱读。不爱读,老师所有的高超的方法都是零。
《安徒生童话》人物形象的鲜明,故事情节的生动,看似没有关联点,反复迭代。如果说《安徒生童话》不能算整本书,那么我就认为定义整本书不是以文学角度定义的,要么是以数理化角度定义,要么是以人物故事必须是统一一个来定义。如果这么定义,那么《昆虫记》也不能算整本书。《十万个为什么》也不能算整本书。《红楼梦》是半本书。
验证二
关于《安徒生童话》是不是整本书的思考
整本书这个词语是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2001年发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2017年,整本书的阅读被纳入统编语文教材。2022年发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表达鉴赏与分享的要求。
“整本书”指一本完整的书,既要有明确统一的主题,也要有意义完整的内在结构。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共由166篇故事组成,内容丰富,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故事类型。这些故事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还深入探讨了人类社会、生活、精神、信仰等各个层面的问题,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综上所述,《安徒生童话》有明确的主题,完整的结构,符合整本书的定义。属于整本书阅读的范畴。
总之,最近晚上基本天天有视频会议。忙着和教授“吵架”。
下一步是证明完《安徒生童话》是整本书,然后怎么教?为何教?教什么?还有一串问题,都得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