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倒不害怕,也不是什么所谓的负担重。
绝大数的原因在于,不想中断自己的【连续状态】。
看到上面四个字,是不是瞬间恍然大悟。
觉得对的,双击屏幕,表示下同意!
不明白的宝宝们,接着往下看。
写几个场景,代入一下, 你们应该能够感同身受。
铛铛铛,例子来~
早晨睡懒觉时,
父母揪着你耳朵,让你起床,你是什么感受?
打游戏正在决胜时刻时,
父母一把夺过你的手机,直接关机,你什么感受?
看电视剧大结局时,
父母直接把网线拔了,让你处于断网中,你什么感受?
正在准备即将迎来决定命运的考试,疯狂刷题时,
朋友们突然喊你聚餐,你是去还是不去?
马上面临升职加薪时,
伴侣喊你出去逛街,不去就是不爱我,你什么感受?
第一感觉到愤怒,
“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第二感觉到委屈,
“你为什么不能体谅我一下?”
接着愤怒,接着委屈,循环下去。
是不是很形象
你做上面事情被打断的感受,就是你要求回避见面时,ta的感受。
这时,千万不要道歉,
这也会继续打断,对方的连续状态,
不仅无法换来对方的体谅,带给对方安慰,只会重复上边的感受循环。
最正确的做法是,
停止一切打断对方的行为,直接翻篇。
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忙什么就忙什么。
等对方主动找你。
你懂了吗?
回避型依恋者,通常都会有自己的安排与规划。
无论是看电视剧、打游戏、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全神贯注。
而伴侣要求见面,则会打断这种连续状态。
让回避头疼不已。
觉得你一点也不懂事,不知道看人脸色行事。
发了一条信息不回,就表示我在忙。
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难道你不懂吗?
非得一点劲地催,跟催命一样。
产生极大的厌烦情绪。
伴侣经常这样做,会让回避默默扣分。
积攒到一定地步,则会爆发。
这跟爱不爱没关系。
爱你的话,只会忍受的时间长一些,
没那么爱你,只会忍受的时间短一些。
到达临界点,就会爆发。
你搞不清楚,ta怎么会突然提出分手。
实际上,对方已经忍了你很久。
而回避脱离连续状态时,感性的一面则会展现出来。
不会在乎你有没有时间见他,宁愿半夜开两三个小时的车,也要见到你。
就是这么人来疯。
想你时,是真的想。
不想你时,是真的不想。
所谓的心里负担,包括压力,都仅仅是一方面而已。
就算没有做这些,也很难跟你见面。
回避的需求,很简单。
只是希望在做自己的事情时,不被打扰,仅此而已。
能满足对方,那你们俩的感情一定不会太差。
想你时,自然会去主动找你的。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很绝望。
想要引导回避,前提是:
要跟对方有生活上,或者工作上的交集,最好能同居。
这样对回避影响最大,潜移默化间,让对方适应你的存在。
除了感情之外,尽可能地去麻烦他,什么事情可以去找他。
比如,找他借钱,让他帮你搬家等等。
这样打破他连续状态,不会那么痛苦。
了解到确实遇到麻烦,你是占理的。
他自知理亏,也会真心帮助你。
这样会创造有效互动,让你们俩感情逐渐加深。
没有上面的前提,一切引导与影响的手段,都是无效的。
希望大家,好好理解我说的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