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吃过正宗的“国宴”,不晓得“国宴”有几道菜系,几个拼盘几个冷盘。但在昨天,我享受过我所理解的“国宴”。
是的,这是我理解的“国宴”。
地点:我二姐家。
大约在十五年前去过二姐家。那时,她还在乡下住,从我们老家出发,大约要花五个小时到二姐所在的镇上,然后再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达。记得那次去的时候,正碰上阿姨捡了一堆三把菇。用三把菇来煮面条,恐怕是最好的食材,没有之一。所以那天吃到了美味的面条,印象深刻。
十五年的变化有多大,恐怕不是我这个只顾埋头拉车的人能说清楚的。但我知道我们昨天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抵达。
而且,二姐家在2008年时已经在镇上修了房子,她们只是需要偶尔去乡下种种庄稼。而我这么多年都没有机会来看看,这次终于抽身前往,其实是在计划外的。因为二姐刚从广州辞工回来,想着照顾一下马上读初三的侄女。二姐夫刚去了陕西做工。靠土地生活总是不容易的,必须有一个人要出去挣钱。
妈妈和大姐凭着印象给我们指路,在一排整齐划一的街道边,我们找到了二姐的家。门口晒着黄澄澄的玉米。
去到厨房,侄女正在切苦瓜。桌上摆了好几样菜,这架势,还真不一般。
我是个厨艺不精的人,所以拿了一个油炸小鱼去街上闲逛了。
等到回来,我的天,好丰盛的一桌菜,而且都是我喜欢得不得了的。
我摸摸还未消化的肚子,做了一番思想斗争后,还是决定敞开肚皮大吃而特吃。不然,就会辜负二姐的一番心意啦!
好,我慢慢介绍一下这桌菜吧。
香肠,且是味道极好又全是精瘦肉那种,且又熏得恰到好处,长长的椭圆形,透着暗红,你一定流口水了。
白白的豌豆凉粉,用调料拌着:红的海椒青的小葱,亮晶晶的。
凉拌猪耳朵,不怕吃哪里补哪里。
凉拌猪舌,多吃一点是会说话还是不会说话呢?我不知道,但选择的是吃。
青椒炒胡豆,这是我爸爸最喜欢吃的菜,我们家里人都知道。他们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也变成了我喜欢吃的菜,这一点一定是遗传来了的。
泡豇豆炒鸡肉,你可能觉得不稀奇,但我告诉你,这鸡肉是土鸡肉,而且是用柴火灶炒的,绝对正宗的柴火鸡,你尽管流口水吧!我负责。
前文有交代,油炸面鱼,这是花功夫的一道菜。
一盘苦瓜,一盘空心菜。
最后,重头戏是一碗汤,一碗三把菇汤。二姐说这是她专门去菜市场买的。
这些菜无疑都勾起我们很强的食欲。不过,我再告诉你,我们刚到时二姐就端来她刚蒸好的玉米馍,我们每人吃了一个香甜软糯的玉米馍,作为垫底的。
我们有多喜欢这些菜呢?
爸爸吃了三碗绿豆粥,他平时就最多吃一碗。
先生喝了四罐啤酒,一直慢慢品到最后,这在他的饮食里是绝对少见的。
而我、妈妈和大姐都直说自己吃撑了。需要去走走消消食。
当我把那桌菜的图片发到家族群时,哥哥说鸡肉要炒菌,胡豆的火大了。弟媳妇说好好吃哦。
我笑说二姐用的是国宴的标准。也笑她一定是从昨天就开始在做准备。
是的,我们难得来一次,来一次就是一次。那一定是认真对待啦!
但倘若换做是我,我是做不出这个规模的。
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好!饭后消食,和爸爸聊天,走乡道,看南瓜们一个比一个长得大,看苦瓜架下的苦瓜翻了身,变成红苦瓜,看冬瓜们两个挨在一起排解寂寞,看丝瓜架上的丝瓜花和吊着的长长的丝瓜,看红苕藤茂密地铺满整个土地,看稻谷弯腰,看紫薇花绽放,看小朋友们玩滑板车,看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男孩在路上狂奔,那样子可爱至极,看大街上两个人的广场舞……
晚上,我和大姐睡一起,妈妈和二姐睡一起。两个房间紧挨着,我在码字,她们在聊天。
屋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
一觉醒来,窗外鸭子嘎嘎叫,鸟儿自由飞翔。终于可以翻开随身携带的《未来学校》,止语静读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