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婚姻很幸福,18岁认识先生,19岁恋爱,25岁结婚,19岁生下我女儿,今年我40岁。
我很清楚自己是异性恋,青春期起,就有迷恋的男孩子,和先生的恋爱也充满荷尔蒙。
在40岁的人生时点,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会选择年轻的时候恋爱,此刻选择志同道合的同性友人共同生活。
萌发出这种想法的时候,还是吓了自己一跳。我一直生活在相对传统的家庭和社会,虽然不会对同性有任何腹诽,但自己从未想过会和这个词产生关联。为什么会萌生这样的想法呢?
40岁的年纪,我是成熟稳定的。生活当然需要浪漫和仪式感,但更需要自己的空间和深度的情感需求。从12岁起,我和我的闺蜜相识,三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能让彼此即使跨越半个地球也依然紧密关联的,是相似的价值观和总有话聊的契合。同为女性,我们很轻易就能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情感,相似的知识背景又让彼此看待世界的眼光相同。有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表达方式。
于是想象,如果和这样的对象生活在一起,会是怎样的感受。不会有身为女性肩负工作和家庭又不被另一半理解的烦恼,不会有做教练探索内心无法被另一半理解的困惑,不会有在职场的种种不公完全不入对方视线的失望,也不会有另一半因应酬的需要常常在家庭中缺失的迷茫。想要独立的空间也好,想要共同做事也罢,似乎变成特别简单自然的事情。无需解释,没有内耗。而家庭职责的分工,也因为心智的成熟,变得特别简单。彼此共享时间空间的时候,都是深入内在的对话,灵感的激发和碰撞,体验新鲜事物的惊喜分享,以及无需多言的默契和被人懂得的慰藉。
令我困惑的是,这样的对象,我完全无法安在男性身上。从未标榜自己是女权主义者,40年来始终隐忍和默认自己的女性身份以及随之而来的责任及义务。近年来,厌女或厌男这样的词开始风行,我却从未与自己关联。可那些潜移默化生长在我心底的印记,让我真的无从想象男性可以做到这些。
不可否认的是,和男性结为伴侣当然会有诸多大部分女性伴侣无法提供的益处,比如更豁达的胸襟、更直接的思维方式、更硬朗的行事风格。但在想象中,有些女性伴侣一样可以做到,毕竟生活中就有这样兼具感性和坚韧的女性,且随着岁月的沉淀,这些特质越发闪光。但无论如何,我都无法想象男性可以提供上述那些我渴望的相处方式。
这里的同居生活,只是家庭生活中抑或人际关系中的一些想象罢了。到40岁的年纪,突然很渴望单身,或是和同性生活在一起,光是想象这样的画面,就已经觉得会安宁和丰富了。
于是羡慕那些自小就有清醒头脑,不太会被世俗社会眼光影响的女孩们,羡慕她们清晰的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以及为了想要做出的充满勇气的选择。没错,我说的就是詹青云和庞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