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开始4天了,我还是毅然报名了。
说实话,我并没有认真研究过这个书写营,只是单纯听一位我很信任很尊敬的朋友的推荐,而我正好觉得我需要用书写来梳理我自己,就来了。
今天的主题:「你从父母那得到最重要的启发是什么/你身上有哪些父母的影子」
我和我父母的关系,可能只能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
I love my parents, but I just couldn't like them.
如果有人用枪指着我说,要么你死,要么你父母死,我会义无反顾地选择让他们活,我自己死。
是的,我用生命爱着他们,却无法对他们有任何敬佩或者喜爱之情。
今天正好看到武志红老师说到在原生家庭里的“恐惧”-“认同”的逻辑。
在我父亲2岁的时候,经历了爷爷对奶奶的背叛,随后跟着奶奶改嫁多次,生活的苦难自不用说。
青春期的时候他又与爷爷和后奶奶住在了一起。
而后奶奶是典型的后妈类型,对他从来没有过好脸色。
他的童年就这样一直生活在磨难,恐惧和怨念里。
而这种恐惧至今未曾化解过。
因为他有了我之后,将那种恐惧投射到了我的身上。
他恐惧我成绩不好,恐惧我早恋,恐惧我不出人头地,恐惧我做错人生选择。
于是,我的童年是在他的暴怒打骂之中度过的。
是那种能打出鼻血的"打"。
并且这种打骂一直持续到我大三,是的,21岁的我挨了他的最后一顿打。
而最后一次厉声辱骂我是在我36岁,那个时候我已经有了我自己的女儿。
这种羞辱深深地刺痛了我,因为他是可以不顾在场的孙女是否会被惊吓到的那种歇斯底里地怒吼。
我女儿惊恐的眼神让我泪流满面,因为我见到了童年时候的那个我。
我抱着她摔门离去,就仿佛是抱着过去的那个我,那个惊恐的小女孩,仓皇而逃。
六个月前,父亲被查出胰腺癌,是的,就是乔布斯得的那种癌症,几乎可以说是一张死亡通知书。
中医说他得的这个消化系统的病,根源是在于“怨”。
我开始心疼我的父亲,因为他这辈子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化解童年的恐惧,去释怀心中对他父亲的怨念。
武老师说,化解恐惧的方法是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去重复当时的场景,温柔而坚定地不认同他人对你的那种态度和做法,让心中的勇气的力量升起。
因为别人之所以那样对你,是因为你允许别人那样对你。
婉叶老师的内在成长课里,我学会照镜子照见自己并没有无条件的爱自己,接纳自己,所以让父母对我的评价影响到我,进而对他们也有很多抵触的情绪。
我何其幸运,能通过各种资源找到问题的根源;
我何其感恩,遇到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自己,从而避免继续将自己的不幸投射到我女儿身上。
而在父母的那个年代,能吃饱饭都算万幸。
我向他们推荐樊登读书,推荐冥想,推荐各种学习资源,他们已经都无法再接收了。
曾经的我,对他们的这种不接收有蔑视,有惋惜,有遗憾。
而如今的我,除了学会用感恩的心态对待他们,我又想到,是否我还是太自大。
他们为什么一定需要我推荐的方法呢?
如果是我被通知患有癌症,我是否可以像我父亲这样坚强地挺过来?(虽然他目前只能靠打营养液维持生命,对活下去的渴望却能支撑着他坐8个小时的车去看一位中医)
如果我的童年经历了我父亲经历的所有,我能比他做得好多少呢?(即使在有那么多学习资源的条件下)
是的, 当下的我,选择不去评判,不去蔑视,而是选择去看见,接纳,和理解。
感恩这次书写,让我内心多了一份慈悲,变得更加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