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优越感如果没有实现,那么她的优越感就会转移到其他孩子不会涉猎的方面,尤其是一些负面方向。
怎样有效引导对优越感的追求?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方向,首先要设立一个标准,即个体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利益。接着,在学生的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让孩子们意识到自我价值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其实,不理解社会情感的孩子最容易成为问题儿童,比如过强的自卑感将他追求优越感的动机导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因此,对待孩子的一些行为不能如同对待心机者那样,还是要鼓励并且温柔的对待孩子。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总感觉是在和他们斗智斗勇,没有从个体的生命出发,去解决学生问题和关爱问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