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市场估值情况:
注1:统计日期为2022年1月7日,数据来自Choice
注2:10倍PE以下,超级低估;15倍PE以下,低估;15-25倍PE,正常;25倍以上,高估;30倍以上,绝对高估。
注3:百分位举例:比如2022年1月7日,沪深300的PE百分位为53%,代表这时的PE值比历史上53%的时候都高。
小结:
①目前创业板50、科创50、标普500、MSCI印度等指数都处于高估区域。特别是美国和印度,其PB值比历史99%的时期都要高。也许,1月2日马斯克发表的对2022年经济形势看法,“大衰退会在2022年春季或夏季左右,但不迟于2023年”,并非空穴来风。
②恒生国企、恒生指数、上证50、沪深300处于低估区域。特别是恒生指数,其PB值仅比历史9.67%的时期高。
③我们做一个假设:美联储在未来1-2年内将利率提升到1%。那么股息率1%以下的这些指数(科创50、创业板50、中证1000、纳指100、恒生科技)都将雪崩,其他指数也会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
④2021年IPO企业数量481家,创历史新高。募资总额8766亿,仅次于2007和2015年,2022年将迎来新一轮解禁潮,俗称“杀猪年”。
二、北上资金(又名沪股通、深股通)流入情况。
2021年12月:净流入890亿
2021年11月:净流入185亿
2021年10月:净流入328亿
2021年9月:净流入305亿
2021年8月:净流入269亿
2021年7月:净流入108亿
2021年6月:净流入154亿
2021年5月:净流入558亿
2021年4月:净流入526亿
2021年3月:净流入187亿
2021年2月:净流入412亿
2021年1月:净流入400亿
小结:2021年以来,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持续加码大A趋势不变。
三、M1&M2剪刀差
M1-M2剪刀差=M1同比增速 - M2同比增速。
2021年11月:-5.5
2021年10月:-5.9
2021年9月:-4.6
2021年8月:-4.0
2021年7月:-3.4
2021年6月:-3.1
2021年5月:-2.2
2021年4月:-1.9
2021年3月:-2.3
2021年2月:-2.7
2021年1月:5.3
M1是老百姓的现实购买力。M2=M1+准货币,银行存款、证券保证金等都属于准货币。
①当M1增速-M2增速>0时,说明大家手上“活钱”多,经济活力强,倾向存活期、更多钱流入实体经济。
②当M1增速-M2增速<0时,说明大家手上“死钱”多,经济活力弱,倾向存定期、更多钱投入金融市场。
M1-M2剪刀差连续6个月以上小于0,则代表经济正经历通货紧缩状态。
M1-M2剪刀差目前已连续10个月小于0,且剪刀差越来越大。
四、证券化率。
证券化率=股票总市值/近四个季度的GDP,一般在30%—120%之间波动。
2007年10月,证券化率103%,
2008年11月,证券化率41%,
2014年5月,证券化率42%
2015年6月,证券化率105%,
2018年10月,证券化率53%,
2022年1月7日,证券化率90.48%,高于历史95%的时期。
当证券化率<50%,大举买入。
当证券化率>100%,谨慎离场。
五、股债收益比。
股债收益率比 = 全市场股票收益率 / 10年国债收益率。
2007年10月,股债收益比为0.42。
2008年12月,股债收益比为2.4。
2014年5月,股债收益比为2.23。
2015年6月,股债收益比为0.95。
2019年1月,股债收益比为2.48。
2022年1月7日,股债收益比为1.87,高于历史65%的时期。
当股债收益比为2倍时,股市将出现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六、小结。
从宏观数据来看,目前市场处于不高估、不低估的状态。由于经济正经历紧缩状态,人们将越来越多的资金放入金融市场,且这一趋势正逐渐增强。
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金融市场,说明大家对经济普遍持悲观态度,尤其是疫情再度抬头的时期,实体经济中的投资机会进一步减少。源源不断的“弹药”进入市场,将进一步推高市场的估值。当警示信号出现时,我会再度提示。
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