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房琯之二:三根稻草
他们第二次相逢是在三十多年后的凤翔。刚刚登基的肃宗皇帝李亨已经从灵武进驻凤翔。
当然,今非昔比。杜甫这次来到来到之前,可谓艰险重重,九死一生。但等待他的,依然不是坦途。
房琯到长安,荣耀加身,位极人臣。但等待着他的,也是波诡云谲,杀机重重的官场倾轧。
文学史最喜好渲染“文人之间的伟大友谊”,像李白与杜甫,本来只是“呼唤人的和被呼唤的很少能互相应答(《徳伯家的苔丝》)”,可文学史大肆渲染成“伟大友谊”。杜甫和房琯的“布衣之交”,上一章节笔者也渲染了一番,但这次,落魄潦倒的杜甫初到长安,身为宰相的房琯究竟有没有为杜甫做过任何切实的工作,实在是无法渲染。因为,实在找不到任何史料。
那么,杜甫怎么到长安的呢?
杜甫的这段经历,任何文学史料都讲得很周全,此处便简而言之。杜甫困守长安十年,盼望着理想功名,就象一只看见老鼠钻进了洞里,却不知道它又从另一个洞口钻了出去,却苦苦地守候在洞口的老鹰一样。十年过去,原来的小杜变成了老杜,朝廷终于被感动,慷慨大方了一把,给了他一个正八品仓库管理员的职位。杜甫满含热泪,去乡下准备接来家眷。可他前脚走,后脚安禄山杀进来。熬了十年混来的“仓库管理员”职位,瞬间化为水月镜花。不仅如此,叛军仿佛瞄上了他似的,杜甫逃到哪里,他们就追到哪里。夹杂在逃难的人流中,我们敬爱的诗人扎扎实实地过了一把“难民”瘾。
等时局稍稍安定,老杜想,不能做难民了。好歹,俺也是大唐的正八品官员,水深火热中的大唐,要靠俺老杜扶危救难啊!于是,他请妻子把那身八品青衫洗净熨平,整整齐齐地穿戴好,要去投奔刚刚在灵武登基的新皇唐肃宗。
半道上,遇到了叛军。在收降唐朝官员这方面,安禄山做得着实不错。唐玄宗的宠臣张均张垍过来了,另一个大诗人王维过来了,杜甫的老朋友郑虔也过来了。
问题是,叛军在杜甫的问题上遇到了难题:让不让他来,太有挑战性!
为什么?继续管理仓库?年纪太大。上朝堂议事?官阶不到。我估计这些马背上长大的叛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才终于给杜甫找到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职位:喂马!
757年,杜甫逃离长安,历尽艰险,终于在这年初夏赶到了新君所在地凤翔。5月,杜甫因宰相张镐荐举,被任命为左拾遗。
杜甫面见肃宗是什么样子?“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就是说,他衣衫褴褛,两袖露肘,赤脚无袜,麻鞋露趾。我猜想,杜甫走在凤翔街道上,看到骑马急驰的朝官和巡逻的官兵,直想抱着每一个人痛哭,但没有人顾得上理睬他这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儿。
但此时,他的“布衣之交”房琯却仍然不见踪影。请注意:举荐杜甫的是另一个宰相张镐。
那此刻,房琯在干什么呢?他有麻烦了。
说起房琯的麻烦,不能不提另一外两个人:颜真卿和贺兰进明。这两个人,在文学作品中应该是一正一邪,在戏剧舞台上就是一红脸一白脸。就是这样两个阵营分明,人格差距判若云泥的人物,几乎同时出场,直接改变了房琯和杜甫的政治命运,想起来不免令人唏嘘。
这两个人物跟杜甫的关系我们下面有专门章节进行讨论,此处,我们还说房琯。房琯正收拾自己打败仗后的烂摊子。但这个烂摊子很不好收拾,而且很快将成为压倒他的第一根稻草。
唐肃宗搭起里草台班子,辛辛苦苦收拢了一支六万人的队伍。他急于收复长安,就把这支队伍交给房琯,让这个久负盛名的栋梁之才带去消灭叛军。跟叛军对垒的前夜,房琯他老人家端坐大帐,红烛高照,手捧兵书,悉心钻研。突然,兵书上一条战法映入眼帘,房琯大喜过望,高声传令:“传各军主将,本相要面授破敌之策!”
第二日,两军对垒,战鼓鸣响,士卒呐喊。这时,唐军阵营突然扯开一个缺口,缺口处蹿出一队黄牛:只见每条牛角尖各绑一把明晃晃的尖刀,牛尾巴上帮着浸透了桐油的棉布。主将一声令下,士卒们迅即点燃牛尾的棉布,接着鼓声大作。
那黄牛一烧一惊,魂飞魄散,奋蹄狂奔,盯着明晃晃,杀向叛军。这便是房宰相苦思一夜,从古兵书中找到的战法,它有一个吓人的名字:火牛阵!
叛军将领猛然吓了一跳,待他看清火牛阵,嘿嘿嘿笑起来。心想:老小子,跟老子玩牲口?爷爷是跟牲口一块玩大的!
他不慌不忙地传令:“所有战鼓,会集阵前。待我号令,擂鼓退牛!”
火牛队冲过来,叛军猛然击鼓,鼓声震天。只见那一队火牛突遭惊吓,猛然返身,齐刷刷地冲向了唐朝的六万大军……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涛斜惨案!
但唐肃宗竟然原谅了房琯。但压倒房琯的第二根稻草很快到来!
且说贺兰进明回到朝廷,皇帝指派他更高级职务,但到宰相房琯这里打了折扣。皇帝向贺兰询问原因,这个奸诈的小人说出了一段令房琯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的话。因为新旧唐书记载十分详细,而且大同小异,我们就把《旧唐书》相关文字的译文照抄下来:
房琯以前在四川为先王撰令安置天下,于是以永王为江南节度,用颍王为剑南节度,用盛王为淮南节度,命令说:令长子在北巡视朔方,命各王分别驻守重镇,况且太子出去作为抚军,入朝作为监国,房琯却以卑职来统领天下,皇储反而居处边壤,这看来虽然是忠诚先王,对陛下却不是忠诚的。房琯这样的用意,是认为只要先皇诸子中有一人得天下,他都不会失去恩宠。又分别培植自己的私党刘秩、李揖、刘汇、邓景山、窦绍之流,让他们担任副职。由此推论,房琯怎么能对陛下谒尽忠诚呢?我正准备肃正衙府将房琯弹劾,不得不事先上奏皇上。
皇上于是厌恶房琯。
压垮房琯的第三根稻草接踵而至:房琯的门客琴师董庭兰招纳货贿,颜真卿上书弹劾,唐肃宗怒贬房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