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干旱年,地主家成片的玉米,芝麻,水稻,无一不在等待着雨水。爸爸更是一天几趟的往地里跑,抬头看天,低头抚苗,心里默默地评估,离雨水到来,它们还能坚持多久?
因为干旱,爸妈比往年闲了不少,于是就用这闲暇时间,去给承包大户做农活,挣些小钱,栽芋头,插秧,除草……一辈子没出去做过工的他们,如今也做起了小时工。我阻止妈妈,让她没活就休息休息吧,别去干了。可是不行,根本停不下来,好像一天不下地,浑身不自在。我最终理解为这是一种契约精神,农民与土地签下的终生契约,不离不弃,代表的是他们的承诺。
清晨五点,妈妈隔着房门,轻声对我说“早饭煮好了,在锅里,有玉米棒子,鸡蛋。”“今天有活干嘛?”我揉着眼睛问。“有,去摘豆角,人家打电话来了。”“我和你一起去,干几个小时,也能挣点呢。”“哎呦,不行,弄的身上痒,会过敏,一会就热的不得了”,说完没等我,她就转身走了。
于是我也起床,去跑了个步,回来吃完早饭把衣服洗好晾好,带着水还是来到了妈妈工作的地方。这里是一片绿意,豆藤爬满架子,上面点缀着紫色的小花,清新脱俗;架子底下翠绿的豆角垂挂,像瀑布铺下来一样。我欣慰,土地总留有一份惊喜,那是庄稼人用汗水抢出来的希望,是他们守出的一道光。
我在一垄垄的豆角架里寻找着妈妈,是她,穿着长袖长褂在豆角架下,一根根认真地采摘着,从上到下,小小的背影时而弯成一道弧线,与土地融为一体。“妈妈”,听到呼声的她转过头来,满脸的汗珠,在漏进去的晨光里闪出光芒。
十块钱一小时的廉价劳动力,他们也不要我,劝退我的理由是掀起的小腿,胳膊,露出的红红的疙瘩,过敏,发痒,抓挠,汗水感染。我就只能帮着妈妈把成把的豆角抱到一起,往车上运输,一会的功夫,我的衣服就湿透了,他们又催我赶紧回去吧。在劳动中感悟生活,是最彻底的,每一份劳动都值得尊重,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敬他们日复一日的平凡,也不平凡。
我看到,他们的眼里藏着无数个“会下雨的明天”;他们在田埂上抽着烟,一边叹息,一边筹划着这块地适合种什么;他们清算着仓库里的余粮,预留着明年的种子。不管是风调雨顺,还是干旱洪涝,他们总有勇气把日子过成一首滚烫的诗,所以我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