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起源
在超级学城主题下,上周我们和幼儿一起走出幼儿园到我们学城的周围逛一逛,第一次远足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观察我们幼儿园的外观,一路上我们一起观察周围春天的变化,慢慢的我们走到了青岛中学的东门。我们一起观察青岛中学的建筑外观、楼体形状、围栏样式……是典型的德式建筑风格。我们再走到青岛中学的南门,观察东门和南门的区别,最后回到幼儿园。
二、对本班幼儿分析
幼儿对于学城的建筑和周围环境大体上有了初步的认知与了解,幼儿之前有过制作沙盘的经验,于是萌发了制作沙盘来向大家展示我们的学城。
三、讨论“你知道的学城”。
在正式开始制作之前,我们共同讨论“你知道的学城”。
佑佑说:“我知道学城里面有实验学校,我妈妈就在里面上班。”
如意说:“我还知道有下沉广场和青岛中学,还有幼儿园,都是在学城里”
因为幼儿在前期已经和家长一起在学城周围丰富了一定经验,所以对于主要建筑以及位置有一定了解,于是我追问:“你们已经知道了学城的主要建筑,他们之间的位置或者顺序是怎么样的?我们在制作沙盘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庄一一:“我知道,从幼儿园出发会到青岛中学,下沉广场,最后到实验学校。”
皓皓:“我知道靠海的那一边是东面,因为我们今天去过青岛中学的东门。”
幼儿对于学城的了解是让我出乎意料的,于是我总结:“那我们以幼儿园为标志性建筑物,站在幼儿园的位置上来制作沙盘,幼儿园的左边有我们的祥茂河。”
在开始制作前,我们和孩子共同探讨学城建筑的具体位置以及它们的整体方位帮助幼儿唤醒已有经验,对于沙盘制作的布局有一定了解,以此来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前的梳理总结,以便后续更好的进行制作。
四、制作计划
由于第一次远足我们从幼儿园出发到达青岛中学,对于我们学城仅有一半的经验,所以我们在沙盘制作的时候只对幼儿园和青岛中学进行计划。
五、初步尝试并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
生生和如意在制作沙盘上的幼儿园时,我发现他们制作的有些大,布局不合理。于是我们在活动区结束后让两位小朋友讲述他们的作品,和小朋友们共同寻找优点和改进的地方。
嘉嘉说:“我看到他们给幼儿园做了大门还有两个小门。”
小雅说:“我发现他们做的楼和幼儿园是一个颜色的。”
仇伊伊说:“我感觉他们做的有点太大了。”
我问:“你为什么会感觉太大呢?怎么发现的?”
仇伊伊:“因为沙盘是要做整个学城还有周围的,他们做的太大,青岛中学、下沉广场和实验学校都没有地方做了。”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在活动或者生活中会发生各种问题,教师要学会“放手”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并积极的参与其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我追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应该怎样改进呢?”
诺诺说:“我觉得沙盘太小了,所以没有办法都做全了。”
乐乐说:“沙盘不能再大了,再大区角里就放不下了。”
嘉禾:“我觉得可以提前放东西代替房子,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做的太大了。”
“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先确定好每个建筑的大体位置,这样我们在制作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了。”我说。
生生:“老师。我知道了,我们用的纸盒太大了,所以房子就做的很大,下次我们会选择小一点的。”
“你可以去找合适的材料来给小朋友看看吗?”我问。
最后我们发现,要先确定位置,并根据建筑的大小选择代替物,其次在选材时要像牙膏盒、化妆品盒等较小的盒子更加适合。
“其实我们可以在制作的时候按照实物的大小进行性同比例的缩小,也就是像刚刚有的小朋友说的把他们都缩小,但是在缩小之后他们相互之间谁比谁高,谁比谁大是不变的,比如在缩小之后幼儿园依旧会比青岛中学小,这种方式叫做等比例缩放。”我进行总结,帮助幼儿理解其中含义,并出示地图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理解。
六、再次尝试
在第二天我们再次进行活动时我发现,幼儿在选材和位置的把控更加精确。
教师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虽然有一定的经验作为支撑,但是在所难免的会出现新问题。新问题并不一定要立刻去解决,反而可以拿出实例引导幼儿一起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