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的第71篇。
《论语述而篇第七》第17章: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对这一句各大名家历来有多种讲法。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时候去学习《易经》,便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钱穆先生译文】先生说:“再假我几年,让我学到五十岁,庶可不致有大过失了。”
【李泽厚先生译文】先生说:“再给我数年时光,五十岁学好易经,也许可以没有大错误了。”
【南怀瑾老师译文】根据这个话看起来,孔子总是在四十多岁,至多四十九岁说的。他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五十岁以后学《易经》,把《易经》搞通了,人生就没有大过了。
首先我们看一下可能是什么年龄说这个话?
我不太赞同南怀瑾的说法。孔子当时说这话应是五十四五,至多五十九岁说的。
【我的译文】孔夫子说:“假使让我年轻几岁,五十岁开始学易经,便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理由:一、符合习惯。人往往年长后,会说要是年轻几岁,我会干什么。《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
二、从孔子的生平来看,五十岁后正是孔子政治得意之时,《史记·孔子世家》载“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孔子家语-始诛》“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结果是外有“齐人闻而惧”,内因“堕三都”三桓惧,加上鲁君中齐国美人计,“往观终日,怠于政事”,最后迫使孔子流亡诸侯国14年。
三、孔子说“四十而不惑”,是多么的意气风发,而说“五十而知天命”,却多了多少沧桑,也许是在读易中的体会,当年可能有更好更合适的办法。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