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中我们讲到元春端午节赏节礼,引起贾府关于宝玉婚姻风向的变化。
其实变化的不仅仅是整个贾府的风向,当事人之间关系也有微妙的发展。但由于作者的障眼法,粗心的读者往往觉察不到这种微妙。还以为宝钗置身事外,心如止水呢。
宝钗带着唯她和宝玉才有的红麝香珠串到处走动意味着什么呢?又引起了什么故事?
宝玉果然注意到了宝钗所戴的红麝香珠串。便要看看宝姐姐的珠串,而且还得是褪下来珠串看。
但是宝姐姐肌肤丰泽却不容易褪下来,宝玉这就注意到了宝钗雪白的一段酥臂,再看到宝钗“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儿红,眉不画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宝玉不觉就呆了。
宝玉果然像黛玉说的那样“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啊”。
宝玉看宝钗看得怔住了,这时宝钗啥心理?如果一个女孩被自己反感的男人看并看得想入非非怔在那里,那这个女孩一定会感到自己被冒犯,会生气或发怒。但如果是被自己中意的男人看呆,那一定是害羞又甜蜜的。
宝钗见宝玉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丢下串子回身要走。从宝钗的这个举动也可以看出,她是赞成金玉良缘的,最起码她不反感吧。
宝玉看她看呆了,她有少女的害羞,内心也一定隐藏着一丝甜蜜。但礼教不允许有这样的甜蜜,宝钗也掩饰和隐藏的很好,起身就要离开。没想到此时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
刚才的一幕一定被黛玉看在眼里,宝钗此刻是什么心情?没想到宝姐姐一紧张就说错了话,宝姐姐紧张什么?自己的心事被人看穿啊,就得拿话来掩饰,或者岔开话题。
宝姐姐说错了什么话?宝姐姐见到黛玉就说“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这话乍一看上去没有任何问题,很符合她一贯的风格,也符合她一直以来的善解人意的大姐姐形象。
但问题是,这是什么季节啊?端午节,夏天啊!紧接着王熙凤来约她们去看戏,宝钗就说:“罢,罢,怪热的,什么没看过的戏,我就不去了。”
而且看戏后的第二天黛玉就中暑了。所以,就算黛玉身体弱,大热天的吹吹风也应该是舒服的。可见是宝钗心里紧张说错了话。
黛玉就说“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
以宝钗的聪明真的会相信有什么呆雁吗?可是宝钗依然要接话来掩饰呀“呆雁在哪里?我也瞧一瞧。”
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
黛玉讽刺的是宝玉一个人吗?
我们再来梳理一下这场三人戏:因元春赏赐节礼,宝玉和宝钗得了元春赏赐的一样的节礼,宝黛之间产生矛盾,有了一次小争吵。
然后就是宝玉和宝钗在一起,宝玉要看宝钗的珠串,却看到宝钗雪白的酥臂,看到宝钗妩媚风流的容貌,禁不住看呆了。
这一切黛玉都看在眼里,长着一张厉害嘴儿的黛玉便用“呆雁”讽刺他们。
在这场三人戏中,黛玉在嘴巴上占了上风,以"呆雁"来讽刺宝玉和宝钗,宝钗都没有还口的机会。
但是嘴巴上占上风的人却不占什么优势,因为被置于亲密关系之外,只在嘴巴上沾光有什么用呢。
端午节前从初一开始就在清虚观打醮,王熙凤很有兴致去看戏,邀请宝钗去宝钗嫌热,但老太太兴致勃勃地带着众人去清虚观看戏,于是老太太率着众奶奶、小姐、丫鬟们浩浩荡荡地去清虚观了。
在清虚观看戏期间发生了两件事使得宝黛二人矛盾再起。什么事情呢?矛盾爆发之后宝、黛、钗三人的关系又如何发展?
下次继续和大家分享,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