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们近期包括课堂学习在内的各种表现,萌生起一种强烈的想法,要与大家谈一谈关于规则的话题。
一、何为规则?
谈及这点,我们只要上网百度一下,就可以阅读到极尽详细的解释,但是,我不想借用现成的释义,我想与大家做围绕学校生活,针对孩子成长的一个探讨。
从何处入手呢?我想我们可以从“八礼四仪”之“八礼”入手来作一番解读。
八礼包括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这些如果从全面的、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去要求,则会有比较多的内容,下面,我们仅从最微观的、距离孩子最近的地方切入,针对学校现有要求来分别做一解读。
仪表之礼:在学校里,怎样体现仪表之礼呢?学校要求学生每日着校服到校,那么,我们的孩子有没有做到呢?还是想穿校服就穿校服,不想穿就不穿, 比较随意,几无约束呢?
仪式之礼:学校里,不缺这样那样的活动和仪式,那么,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有没有遵守学校和老师反复提醒的集会要求,做到安静倾听,认真思考呢?
言谈之礼:我们的孩子与同学或他人交谈有没有出现不文明的用语?我们的孩子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能用心聆听别人的讲话吗?我们的孩子在别人交谈的时候,能不随便打断别人的交谈吗?
待人之礼:我们的孩子能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吗?我们的孩子能够对他人,对生命保有最起码的敬畏吗?
行走之礼:我们的孩子在排队的时候,能够做到快、静、齐吗?我们的孩子能够做到排队行进也不影响其他班级正常上课吗?
观赏之礼:我们的孩子在欣赏汇报演出的时候,能够做到安静观看,文明观看吗?
游览之礼:我们的孩子在参加春秋游的时候,能做到不乱摸,不乱踩,不高声喧哗吗?
餐饮之礼:我们的孩子在午间就餐的时候,能够做到就餐安静、干净就餐吗?
等等,这些都是结合学校生活,对“八礼”所做的更加具体的解读及对孩子们提出的要求或者说规则。没有这些行不行?
二、规则何用?
那就转到了第二个问题---规则何用。
写到这里,不禁想到一则故事,故事的内容大概如下:
有个砰砰国,住在这个国家的孩子都喜欢大声讲话,都喜欢把门关得很大声,其中讲话最大声,关门声音也最大的正是砰砰国的王子。
王子很快要过生日了,国王问王子想要什么样的生日礼物。王子想了想,最后他对国王说,他想在自己生日这天,不仅全国的孩子都大声讲话,用力摔门,全国所有的人也都要像孩子一样,高声讲话,用力摔门。于是,国王就传令全国,要求全国上下在王子生日这天都要----大声讲话,用力摔门。
结果,有一个妇女想,反正全国有那么多人,如果我一个人不高声讲话,一定不会有人知道。她认为多一个人知道也不会有人发现,于是,她就把这个想法悄悄告诉了自己的邻居,结果邻居又告诉了自己的邻居。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等到王子生日这天,居然全国上下一片寂静。砰砰国的人从未有过地听到了鸟语,也仿佛闻到了花香……
这个故事与我们想要探讨的“规则何用”有什么关系呢?貌似正好相反。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所有人集体不守规则之后反而换来了未曾谋面的寂静,而我们本想让大家看到的应是所有人集体不守规则之后,背离寂静等美好越来越遥远的让人不堪忍受、心生后悔的场面与后果。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再回过来看一看这则故事。仔细从故事的源头搜索,就会发现这里曾有规则,但是规则被漠视,所以才会出现“负负得正”这样的数学现象。
第一次规则被漠视:“砰砰国”的大人们喜欢孩子们大声讲话,高声摔门吗?不喜欢。但是,这在“砰砰国”却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这个国家的王子正是那个讲话声音最高,关门声音也最大的一个。这个国家的孩子集体背离了规则。
第二次规则被漠视:当国王下令所有人在王子生日那天,都要大声讲话,用力摔门,从一个心存幻想的妇女开始,全国上下又一次集体背离了国王的规则。在两次规则的或部分、或集体地被背离之后,砰砰国的人们才感受到了什么是“寂静”。
生活中,我们能有像在故事里那样的好运气,遇到“负负得正”的机会吗?
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如此虚无缥缈的事情上面,不如谨记规则的作用----限制对他人不利的自由,保证对他人有利的自由。唯有都遵守规则,才能又快又好地到达我们共同的以及每个人自己想要到达的彼岸。
为此,没有规则行不行?这个道理,站在孩子身后,把行为的主体锁定为孩子,应都不会有异议。为此,让我们用自己的“明白”来唤醒孩子的“明白”,直至让我们的孩子成长得比我们更加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