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2》的第二章的7篇文章中,主要介绍的就是麻吉星教学系统主要功能的应用,包括挑人、抢权、计时、拍照、投票、评价和计分功能。这一章的内容对我来说,很难实际代入甚至延伸到实际的教学场景中,更多的情况,像是一种观念和知识的普及。读完这一张,我只感觉,嗯,看着很简单,实际真不简单!
第六节我知道了挑人功能的应用,很简单,几个按钮摁一下,公平又公开。但也知道挑人不是为了展示正确答案,而是让所有学生都有学习机会,都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经过反思,我也觉得挑人的设定一定要根据学情来实际操作,另外,课堂上互动的环节的设定,也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甚至是主动输出,最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简单。
第七节抢权,很简单,王博士也说,有时候抢答就和举手回答一样,主动参与的都是好学生。但除了学会使用这个功能,也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适合用抢答,所以在使用抢答功能的时候,一定要要有设计。要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能让每个人都参与,内容上具有意义,不能为了互动而互动,为了抢答而抢答。抢答的时机和场景都要经过设计,还要根据现场的学情来调整。
第八节了解了使用计时器,正计时,倒计时,设定完时间系统自动提醒,很简单。但用计时器又不仅是为了限定时间,更是要训练学生的专注力和对时间的把控。同样对老师,计时的教学环节的设置一定要立足于学情,并且必须经过设计,不可随意更改。
第九节拍照,咔嚓一下,很简单,但什么时候拍?拍什么?怎么拍?拍完以后做什么?要拍几次?不简单!
第十节投票,反馈器功能使用的入门选手,非常简单容易操作,简单功能也有巨大用处,但怎么用?又要回归到学情上。如何把简单的工具用好是需要老师不断去实操检测的,归根结底又回到了人的身上,以生为本!
第十一节的评价,如何已发同学间的互动和对话,进而引发思考,深化思维,如何让学生跳出传统思维框架?评价一个人很简单,但怎么评价是有效的?又不简单。
第十二节,计分嘛~很简单,但是如何通过激励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又不简单。
七个小节下来,每一小节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功能很简单,我可以很快就用到,但如何真正用在实处,我可以这样,还能怎么样?教学不是死板板的课堂,再简单的工具也要以人为本,回归学情。这个工具很简单,但功能简单不代表一定就用的好用的对,怎么用的才能好呢,需要老师对学情的把控,需要平时的练习,需要老师的见缝插针、灵活变动、精准决策,需要课后的反思与总结。
正如文章里所说:智慧教室里能否呈现智慧课堂的模样,则更多的取决于我们是不是课堂上的智慧老师。即使有了工具可以让我们能在课堂上实时获取最鲜活的数据,但是距离做出合适的教学决策,中间还是隔着不断的尝试与修正。数据产生对话,引发学生思考,也是引发教师的思考,而这个过程,学情贯穿始终,以生为本贯穿始终。
再回到课堂:这些功能,你用了吗?用了哪些?怎么用的?这次是这个结果,下次能不能换种方式?这个内容可以再优化吗?学生的反馈如何?学生真的有变化吗?我想,真正的课堂上,这些应该都是老师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关注并优化的吧。简单工具怎么用的恰到好处,是真的不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