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把握中道,社会治理的枢纽
《中庸》是中华民族的一张名片,全世界很多国家都知道中国是讲“中庸之道”的国家,以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庸之道”这个词。
一、《中庸》的两个层次
1.千年误传是《中庸》
对于任何问题,在不了解的时候,不要轻率的评价,这是基本的态度。
2.不偏不倚与何以不偏不倚
二、执其两端,用中于民
1.把握不同力量的平衡点
《中庸》就是提供了非常好的有操作性的智慧———掌握各种力量之间的动态平衡。
我们要好好的发展经济,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实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在物质繁荣和文化信仰建设上,我们促进物质层面的进步,但绝不能忽视文化建设和信仰建设,但当文化建设、信仰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时,会引发大的问题。
2.“中道”是社会治理的北斗
3.为何会偏离“中道”
君子就是那种看问题全面、内心清净有德行的人,而小人则是有偏见,自私的人,只有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中道”,这就是我们前面一再强调的内圣才能外王。
4.宇宙万物相处之道
在中华文化看来,世界万物之间,是相互成全和滋生的关系,是互相依赖和共生共荣的关系,是大家好才是真正好的关系。
5.隐恶扬善与扶正固本
通过大舜这种率先垂范的表率和隐恶扬善的努力,几年后,社会风气大有为改善,互相谦让,尊老爱幼,帮助弱者成了社会普遍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自私霸道的人,很多也改变了自己的做派,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感悟:我们要自觉地利用一切媒体的力量弘扬正气,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以此来凝聚人心,引导社会风气,从而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让社会有越来越多积极向上的力量,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