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织的目标是动态的,您能接受吗?
《连线》杂志的原主编凯文凯利曾写过一本书翻译成中文叫《失控》,其实我读过几遍之后,感觉这个翻译不是很准确,建议翻译成《放弃控制》比较恰当,尤其适用于当下的环境,在工业化时代,外部环境相对稳定,企业的生产要素,资源供给,劳动力相对可预测,也可以说预测的准确率较高,组织经常是通过规模和效率,追逐资产的回报。企业通过计件,计时的方式,利用KPI进行考核,使用科层制完成专业化分工,实现过程可预测,结果易衡量,最终考核的大部分是完成率。
然而数字化的今天,这一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结构的变化,外部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处于实时的动态之中,影响组织的绩效因素也发生巨大变化,难以预测,用户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对于产品不仅需要一个好听的名字,还需要一个好看的外观,更需要强大卓越的性能。对组织的产出不仅仅要求效率,更要求效果。很多组织为了应对这样的变化,组织结构变得更加柔性化,业务场景网状化,使用工具采用了OKR,其本质就是应对外部的动态化,而采用的内部动态化,核心点是需要组织的持续创新,用内部的动态化去挑战引领外部的动态化,最终是如何激发组织中的个体。
2,组织内部的协作是动态的,您能接受吗?
传统的组织总是一群精英层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但是到了数字化的今天,我们发现这种方式的有效性越来越低,我们总是幻想着高瞻远瞩的管理者,可以提出真知灼见,甚至未卜先知,但是现实是没有人可以真正掌握全部的信息,没有人可以明确公司清晰的成功方向,甚至做什么事情就可以成功。
组织内部的业务协作是因需而动,为结果产出负责,为价值创造而随时协同,当组织的目标是动态的,势必造成实现路径的资源组合也是动态化的,因业务场景,因服务客户,因价值逻辑,组织内部基于上下文的环境,更加重视过程管理和行动决策。
3,组织结构是动态的,您能接受吗?
数字化时代,伴随着动态的目标和组织内部动态化的协同,势必对组织原有的流程和结构产生冲击,并要求原有的流程进行优化,结构更加敏捷高效,以适应动态的目标达成。
传统的科层制是基于职能化的分工原则,体现出相对的静态分布,企业的业务图谱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树”状结构,数字化场景下,组织的业务场景是网状结构,高度复杂的协同和动态,所以针对传统的静态的组织结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的组织结构将更加柔性化,动态化。
4,对组织中的个体绩效评估,也是动态的,您能接受吗?
传统的组织在静态环境下使用KPI,如果继续沿用至今,将无法有效对员工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估,因为传统的绩效考核更加关注的是完成率,而今天对个体的评估一定是多维度的,例如:OKR的价值产出,个体的领导力,OKR目标的难度,OKR产出在组织的影响力,员工的潜能及价值观等等。
在OKR与绩效管理应用中,分成价值创造,价值评估,价值分配三个环节,在价值评估中采用360度,自评,互评,绩效校准等方式。
5,写在最后的话
我们经常说OKR是持续性管理,更加关注业务的实现过程,尤其是在动态化成为常态,我们常说有些业务结果无法复制,但是实现过程中的方法和动作是可以复制的,解决路径是可以借鉴的,在动态的环境中,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