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周日。领略到火炉的厉害。
我们去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院。因为天热,偌大的首义广场上游人不多,也没有广场舞大妈,只几十个老年人坐在小凳子上手摇操纵盘高抬着头在放风筝。广场一侧是新建的纪念馆,广场上还建有孙中山铜像和武昌起义群雕等。远处可见当年武昌起义总指挥部那幢中西合璧式建筑——红楼,那里原来是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
红楼前面是一片大草坪,两边绿树成荫,中间矗立着紫红色水磨石建的黄兴拜军碑,纪念当年鄂军都督黎元洪在这里“登坛拜将”任命黄兴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的历史时刻。往前走过一片草坪和孙中山铜制立像来到大门口。经过安检,我们进入院内。主楼内是环形地中海式带穹顶的敞廊,往里走是会议室。中间主楼和两侧的副楼都布置了展室,展室里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了和那段历史有关的人物和他们用过的器物等。
主楼后面是一幢青砖镶红砖的建筑,从中间大门进入,可以看到这是一幢青砖铺地的回字形建筑,一个大大的圆形花坛中间是一块假山石,看起来像是当年鄂军的军营。展室里有木质的脸盆架和挂衣架,木床茶几和椅子,所有家具都非常精致。展室内有1912年4月黎元洪宴请孙中山的西餐室,餐室的一角还有一架钢琴,确实挺洋气的。
刚进院子时,老杜就被屋前的邮局吸引住了。参观完展览后,他在邮局挑了一套明信片,并填好收信人名字地址,在旁边的邮筒旁开始一张张地发信,还煞有介事地让教授替他留影。
离开博物院我们去附近的黄鹤楼。黄鹤楼建在武昌蛇山上,记得我和阿许84年暑假来时它正在建造。景区内有一个池塘,一旁的亭子墙壁上一个大大的“鹅”字告诉我们它的名字叫鹅池。要看到楼的全貌,必须爬几段山路,好在上山的石梯非常平整好走。不到十分钟,我们就到了楼的下面,黄色琉璃瓦重檐多层的名楼在蓝天白云里分外耀眼,屋檐下的匾额上黑底金字写着“楚天极目”四个大字。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它吟咏,山上石壁上刻着崔颢的那首被公认为是最好的咏楼诗。想要上楼,又恐腰腿不适,想坐电梯上去,必须年满70。细心的教授去问了69是否可以,回答:行,如此,教授在下面等着,我和老杜上楼去也。想当年,高楼大厦屈指可数;现如今,俯瞰山下,鳞次栉比的高楼早已经遍布大江两岸;一座座大桥横跨江上,天堑变通途。
接着,跟着教授去找三国时击鼓骂曹的祢衡墓地,但顶着大太阳走得很远还是没能找见,虽然心头无比郁闷,但又无可奈何,只得回头去看江边的晴川阁。小时候,在父亲的教导下练习毛笔字,有一本小楷贴里全都是唐诗宋词,我就是在里面知道了这些古建的名字和有关的唐诗宋词。现在这些景点大多是改开后复建的,要去看它还得沿着石阶往上走。日头还是老高,怕一把老骨头又要不适,就在下面拍了晴川阁的匾额算数吧。
从这里可以看到武汉长江大桥依然挺立江上,在夏日正午的阳光和眼前色彩纷呈的大树烘托下,它的姿态非常雄伟,就像是油画一般。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