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会说话,你至少可以倾听。如果语言是一种技巧,那么倾听更多的是一种态度。
作为父母,不管你的学习能力多高或者多低,学会倾听就抓住了和孩子沟通的关键。很多时候,倾听和理解比指导和批评更重要,也更有效。
善于倾听的父母能聆听孩子的心声,能及时分享孩子的幸福、快乐,能在第一时间替孩子分担痛苦和烦恼。
这样既掌握了孩子的思想动态,又调整了孩子的成长脉搏。可以说,倾听是家庭教育的法宝,倾听是亲子沟通的灵丹妙药,学会倾听,是做一名合格家长的基本素养。
圣经告诉我们,要快乐地听,慢慢地讲。上帝赐给我们两个耳朵一张嘴巴,其目的是让我们少说多听。
现实中的很多家长由于不会倾听而吃尽了苦头,孩子向他们关闭了心扉,亲子关系也蒙上了阴影。
比如:放学了,孩子高高兴兴回到家,妈妈正在做家务,孩子走到妈妈面前,高兴的说:“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的同桌了。”
妈妈:“表扬了同桌,和你有什么关系?”
孩子:“我们组长受到表扬,我当然高兴了。”
妈妈:“你竟说些不痛不痒的话,老师也没表扬你。”
孩子:“妈——妈——,我——”
妈妈:“不要多说了,没看到我忙着吗?做作业去吧。”
孩子的表情一下子由阳光灿烂变成阴云密布。
再比如:家长会上,孩子挨了老师的批评。
回家后爸爸对孩子说:“你让我丢尽了脸,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儿挨老师批评。你说说,你为啥和同学打架?”
孩子:“他借我书不还,还口出狂言。”
爸爸:“你总是有理,难道老师冤枉你啦?”
孩子:“他还打我。”
爸爸:“你不要再说了,打架总不是什么好事情。”
孩子呜咽着说:“是他先动手。”
爸爸:“我不给你当裁判,我只知道老师不会无故批评你。”
孩子委屈地流下了眼泪。
以上两位家长由于不会倾听,没有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孩子因此不再相信父母,甚至还会怨恨父母。
这样的亲子关系还有什么和谐而言?这样的家教还谈什么质量?
学会倾听是高素质有教养的表现;学会倾听是智慧的开端。一个好的倾听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对孩子的讲话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孩子和你说话时,你要表现出浓厚兴趣,要放下手中的事情,向听领导讲话一样,认真聆听孩子说话,用眼睛注视着孩子,亲切地对孩子说:“什么事儿,说出来让妈妈听听?”
“儿子,你说吧,妈妈认真听,你总是那么多有趣的事,说出来让妈妈也分享分享,妈妈最喜欢听你说话了。”或者“你愿意说给爸爸听,爸爸高兴还来不及呢。”
第二,用肢体语言鼓励孩子倾听。不单是忠实地当好听众,还要用动作和情感向孩子传达爱。
父母可以紧挨着孩子坐下,抓住孩子的手,搂住孩子肩膀,用肢体语言传递给孩子父爱、母爱和亲情。
比如,可以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膀,对孩子点点头,对孩子竖大拇指,给孩子传递肯定的眼神等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爱护,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最可信赖的。
能做到这些,孩子就会打消所有顾虑,向父母敞开心扉,把心里话告诉。
第三,为孩子喝彩。当孩子说到精彩处或者某个闪光点的时候,父母可以表示激动,可以瞪大眼睛,张大嘴巴,甚至可以大惊小怪给孩子鼓掌。
还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真没想到你的经历这么有传奇色彩,你的想法儿这么有创意,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儿子,你小小年纪竟然这么有见识。”
言为心声,面为心色,和孩子说话要倾注一定感情,要发自内心,牵强生硬的语言非但打动不了孩子,还会起反作用。
孩子会认为父母虚伪做作,你说的是心里话还是在敷衍孩子,孩子都能感觉出来,父母欺骗不了孩子。
第四,不要打断孩子的话。在倾听过程中,不管孩子的话合不合适,哪怕孩子的话再幼稚,再偏颇,甚至荒谬,父母都要让孩子把话说完。
要让孩子把意思表达完整,不要随意打断孩子,更不要用否定的语言,不要否认孩子的体会,不要驳斥孩子的感觉,不要怀疑孩子的精力,不要否定孩子的愿望。
随意打断孩子说话,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没有被重视。反驳,否定孩子的话,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对孩子的话表现出心不在焉,等于告诉孩子,我对你说的话毫无兴趣,进一步等于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根本不在乎你这个人。
总之,倾听是家庭教育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家长的基本素养。
家长们能把倾听这门艺术掌握,家庭教育中的诸多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父母听得越用心,孩子获得的尊重越多,得到的鼓励越大,孩子就会表现的越来越好。
倾听是一种态度,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和关切爱。善于倾听的父母能够通过倾听行为,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尊重,从而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获得信心和力量。
如果你的能力达不到做一个好的施教者,但至少可以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