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继续读《象祠记》。这篇文章是明代大儒王阳明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时写的。象祠,是为了纪念虞舜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象而修建的祠堂,但就如作者所说,修建象祠“为舜,非为象也”。在读这篇文章之前,我的脑海里只有象如何坑害兄长舜的故事。是的,关于象的故事,我只听了上半场而忽略了下半场。其实,舜即位后,并没有施加报复,而是不计前嫌,册封象为诸侯。象深受感动并且改掉恶习。这篇文章是王阳明先生“致良知”观点的生动体现,正像他在文章中说的那样,他坚信“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舜感化象的行为和结果深深震撼着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面对着形形色色的学生,其中不乏令我们头痛、忧心的孩子。“人之初,性本善”,教书十年,我深深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善根,读这篇文章,让我重温了当老师的初心。我要告诉自己,今后当我面对那些别具一格的孩子时,多一份耐心,少一份责备;多一份期待,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担当,少一份推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