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有惰性的,这就给自己的懒找到了一个合理化的解释。每一次想着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每天写每日一省,可往往事与愿违。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想想能够做好时间管理的人真的是非常优秀的。
原因何在?就像老师所说的自我期待高。觉得自己写不好就不要写了吧。其实也不一定有人看啊。可是这个脸面总觉得有点放不下。万一有人看了呢,又演出了一场内心戏,如果人家看了认为我写的这么不好,会不会看扁我呢?犹如两个拳头打架。一个说你赶快写呀,听话照做,你一定会很快成长,你就可以成为你想要的样子。另一个说,哎呀,我不敢,我的文学素养不够,我要先去看书,我看看别人怎么写,然后我就在脑袋里头想一想,怎么写就好了。你看就是这样的内耗,就把我们的时间耗光了。原本想着一天做按照模块化做5件事情的,最后呢,就因为内耗只做了两件事。所以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突破自己的认知。
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认知的不同。我最近也发现了,孩子也是这样。原来每天都让他去打卡英文单词与阅读。刚开始有点习惯性的做这两件事。后来遇到半期考,连着几天功课比较多,也就停下了打卡。现在再叫他打卡,似乎变得很困难。这也是基于我之前的写过的一篇破窗效应。人一旦发现自己哪一方面不好了,就习惯性的破罐破摔。
如何改善呢?我想我可能必须要重新开个号,才能让我做到坚持。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一定不要让他觉得他的罐已经破了。我们必须维护他优秀的潜质,托举着孩子向上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