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大虫杖、苦杖、酸杖、斑杖、苦杖根、杜牛膝、酸桶笋、斑庄根、酸杆、斑根、黄药子、土地榆、酸通、雌黄连、蛇总管大活血、紫金龙、酸汤杆、黄地榆、号筒草、斑龙紫、红贯脚、阴阳莲、活血龙、猴竹根、金锁王、大叶蛇总管、九龙根、山茄子、斑草、搬倒甑、九股牛、大接骨、老君丹
名字来源:
《本草纲目》曰:虎杖,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或云一名杜牛膝者,非也。一种斑杖似蒻头者,与此同名异物。
基源植物:蓼科虎杖属植物虎杖的根茎及根。
拉丁学名: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
采收和储藏:分根繁殖第 2年或播种第 3年,春、秋季将根挖出,除去须根,洗净,晒干。鲜很可随采随用。
植物特征: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1m以上。根茎横卧地下,木质,黄褐色,节明显。茎直立,丛生,无毛,中空,散生紫红色斑点。
叶互生;叶柄短;托叶鞘膜质,褐色,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5-9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无毛。
花单性,雌雄异株,成腋生的圆锥花序;花梗细长,中部有关节,上部有翅;花被5深裂,裂片2轮,外轮3片在果时增大,背部生翅;雄花雄蕊8;雌花花往3,柱头头状。
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褐色。
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溪边。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药材特征:
根茎圆柱形,有分枝,长短不一,有的可长达30cm,直径0.5-2.5cm,节部略膨大。表面棕褐色至灰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须根和点状须根痕,分枝顶端及节上有芽痕及鞘状鳞片。
节间长2-3cm。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棕黄色,纤维性,皮部与木部易分离,皮部较薄,木部占大部分,呈放射状,中央有髓或呈空洞状,纵剖面具横隔,气微,味微苦、涩。
以粗壮。坚实、断面色黄者为佳。
化学成分:
游离蒽醌及蒽配甙类:主要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蒽甙即大黄素甲醚等。
芪类化合物:白藜芦醇即是3,4’,5-三羟基芪,虎杖甙即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甙,又含原儿茶酸,右旋儿茶精,2,5-二甲基-7-羟基色酮,7-羟基-4-甲氧基-5-甲基香豆精,β-谷甾醇葡萄糖甙以及葡萄糖,鼠李糖,多糖,氨基酸12.99%和铜、铁、锰、锌、钾及钾盐等。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蒽醌注射液对麻醉兔有明显降压作用。
2.保肝作用:PD、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口饲过氧化玉米油所致大鼠肝损害有治疗作用,主要结果为:。
3.抗菌、抗病毒作用:大黄素、7-乙酰基-2-甲氧基-6-甲基-8-羟基-1,4-萘醌具有抗菌活性。
4.镇咳平喘作用。
5.抗肿瘤作用。
6.降血糖作用。
7.降血脂作用。
8.止血作用。
9.其它作用:虎杖提取物有解热镇痛作用。白黎芦醇甙与戊巴比妥钠及氨基甲酸乙酯有协同作用,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虎杖煎剂对烫伤创面有收敛、防止感染和消炎作用。此外,一定浓度的大黄素可引起小肠肌张力增高,收缩振幅增大,增大剂量则可抑制小肠活动。
中药药性:
性味:苦;酸;性微寒
归经:肝;胆经
功能主治: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主妇女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跌扑损伤;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浓汁湿敷;或熬膏涂擦。
炮制:“采得(虎杖根)后,细锉,却用上虎仗叶裹一夜,出,晒干用。”
——《雷公炮炙论》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备注:
用于风湿痹痛可单位浸酒服或配伍鸡血藤、西河柳等药。用治黄疸、胆结石等症,可配合茵陈、连钱草等同用。治淋浊带下,可与萆薢、薏苡仁同用。用于瘀阻经闭症候,可配合茜草根、益母草等同用。跌打损伤、瘀阻疼痛可与当归、红花同用。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喘咳可单味服用,也可配合黄芩、琵琶叶等药。对疮疡肿毒、毒蛇咬伤可内服,或鲜品捣烂外敷。此外,本品还有缓泻通便的作用。
虎杖的故事:
在四川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城郊大佛寺旁的石壁上,至今还清晰可见石壁上刻有的“虎溪”两个大字。据传这与孙思邈用虎杖为老虎治腿病相关。
相传这里曾山势险峻,林密草茂,生长着许多名贵药材。一天,孙思邈来到这里采药,忽听见呻吟之声不绝于耳。他急忙跨过山溪,却见对面岩石上有气无力地卧着一只吊睛白额大 虎,正眼巴巴地张望着他。孙思邈走上前去,蹲下身来。那虎便慢慢地将脚抬起,放在他的膝上。孙思邈一见这腿又红又肿,就急忙从药囊中掏出药来,捣碎,取山泉调好,一边敷在 老虎腿上,一边又将这药喂老虎吃下。几天后老虎的腿病便霍然痊愈了。从此,这老虎与孙 思邈形影不离,竟成了他的坐骑。孙思邈骑着它爬山涉水采药,如履平地。
孙思邈为老虎治病的事一下子传开来。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大佛寺里建了药王殿。那药因为治好了老虎的腿疾,大家便唤它为“虎杖”,意思是说仗着它治好了老虎的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