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考结束,各地“文曲星”现身。公众对高考状元们的关注,已经从往年状元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转移到他们的家庭背景。大家发现,很多状元都来自经济条件好,父母知识水平高,从小就能接受最好教育资源的家庭。很多人对此感到“扎心”,不要说自己的孩子跟这些“状元”相比输在了起跑线上,自己跟“状元”的父母相比何尝不是输在了人生的道路上。当年大学毕业没有选择去“北上广”,回到了三四线城市的老家过上了安逸的生活,输掉了不仅仅是价值百万千万的一线房产,更是一线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能力水平是他展翅高飞的起点。父母在敦促孩子们去上这样那样的兴趣班,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时候,是不是该考虑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垫高起点呢?
过去,我们常常能听说某某状元来自某个偏僻的农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状元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了穷山沟。那是70、80年代的励志故事。如今的时代早已变了,励志故事当然也更新成2.0、3.0、4.0版本了。现如今已经不再是简单拼“智力”水平的年代,在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大家能获取资源的差距没有那么大,“智力”水平起到了更大的决定性作用。当“情商”这个词开始风靡的时候,故事就开始悄悄发生变化了。大家开始关注“智力”以外的能力,独立思考,情绪稳定,善于表达,这些能力与“智力”相比对孩子未来的更加重要。所以,现在的很多“学霸”们不仅仅学习成绩好,还多才多艺,英语口语流利,一脸幸福的微笑。这一切获得的背后,不仅仅是父母金钱和精力的付出,还有认知水平和眼界见识的支撑。知道吗?未来,孩子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语言不再是英语,而是计算机语言!一线城市已经有儿童编程培训课程了,二三四线城市的家长们或许还并不知道这个变化。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就想说做父母的要“keep learning”,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对孩子来说也是个很好的榜样。一个父母到家就看电视打游戏的家庭,和一个父母到家就看书学习的家庭,哪个更容易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呢?
一个做育儿培训的朋友曾经跟我说,现在的家长更愿意把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再贵的课程也无怨无悔,却不愿意把钱花在对自己的提升培训上。不论承认与否,这样的父母说到底还抱着望子成龙的梦想,只要孩子成功了就是自己的成功。然而,还是回到那个问题上,父母的能力圈的局限到时候就是孩子的局限。毕竟,未成年的孩子有自我觉悟、自我认知能力还不多。
所以,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父母,我对自我能力的焦虑比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更加严重。学区房、培训班,这些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重要的问题。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培养,让他成为一个坚强、独立、自信、乐观、能够发挥自我价值、有独立精神、有自我认知的个体才是最重要的事,这些才是能够伴随孩子一生,让他们充分享受俗世生活的能力。
孩子,该如何对你的人生起点负责,我们要认真的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