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限制性信念,你可能觉得陌生。没关系,我也是今年才接触到这个词汇。但是,这个词汇包括的内容,你一定很熟悉,比如“这个我没有能力”、“那个我做不到”、“我又不是超人”……所有这些否定自己的能力、给自己设置限制的想法,都是限制性信念。尤其在今年的疫情影响了全球经济、大批人群失业的情况下,怎样为急需新工作的人们指出一条明路?这就很有必要探讨限制性信念并将它们扔掉,挖掘每个人身上的无限可能,进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
当然,扔掉限制性信念的作用,不仅是给自己的事业领域扫清障碍,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当你对限制性信念的清理涉及到人生的各个方面时,这种限制性信念的解除,会引发你在人生各个方面的变化,活成无限可能的样子。而这样的你,就是本来的你。
很多人会觉得这种话只是无用的心灵鸡汤,但是《无限可能》的作者吉姆·奎克就是在扔掉限制性信念之后,突破了大脑受伤的限制,成为了一个著名的记忆专家、大脑教练。他的教学对象包括谷歌创始人、维珍创始人、漫威之父,教学足迹遍布联合国、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等。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声名显赫的记忆专家,小时候摔到脑袋之后,是个记忆力、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问题的孩子。老师说他脑子坏掉了,这样的限制性信念他信以为真,曾经让他很自卑,也更难发挥出自己的潜力。直到他朋友的父亲让他想明白了自己的梦想,从读书开始,一步步瓦解外界和自己给自己贴上的标签,挣脱束缚。最终,他成功了。他可以做到,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要谈论限制性信念,就不得不提这些信念的来源。当人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相信自己可以飞、相信自己是特别的那一个,相信自己是大英雄的孩子并不少。是什么时候,大家都放下了儿时的想法,变得现实而忙碌了呢?这个成长的过程、被限制性信念束缚住的过程,都是谁告诉人们的?“那些想法是错的、不现实的”,“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你做不了这个、搞不定那个,你只能……”仔细回想一下,孩子最常接触的就是父母和老师。尤其是父母,常常是批评孩子、约束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写出《富爸爸穷爸爸》的罗伯特·清崎就曾经讲过,他的亲生父亲,也就是穷爸爸,是个大学教授,生活并不富裕,对于钱的态度就是“你以为我是钱做的吗”,这种态度和他父亲的财力是一致的。好在罗伯特·清崎还有一个富爸爸,这个富爸爸教会他清除对财富的限制性信念,他才成为了一个投资家、教育家。不同的教育带来不同的信念系统,也造就了不同的命运。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句老话也反映着家庭传统教育对后代的重要性。换言之,就是家庭教育会给后代多大的限制,给后代多大的可能。
除此之外,学校和社会也是不断向人们灌输限制性信念。学校的教育,按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是培养打工人,而不是培养富有自足的人。填鸭式教育一直是舆论的焦点,动不动就会被公众拉出来批评。诚然,学校教育给人们知识,但是填鸭式教育也限制了学生们的可能性。简单又统一的教学标准不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人的潜力,每个人的生活不可能都是一样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人都不该受到学校教育的限制,应该尽量挖掘自己的潜力,想清楚自己最喜欢做什么,成为自己本来的样子。
这本《无限可能》从信念系统重建、具体的高效学习方法、专注力的培养、记忆方法、快速阅读、敏锐思考、如何给大脑提供营养以及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业是什么等等方面,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果你对信念系统的疑问较多,可以从这本书里看到很多关于人类潜能的谎言。这些谎言都是限制性信念,当你清理了这些信念,就自然会找到真正适合你的信念。如果你想了解高效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这本《无限可能》不但提供了方法,还给出一些从饮食、习惯等方面健脑的建议。
是时候扔掉那些限制你发展自己、了解自己的信念,开始全新的人生阶段了。做潜能无限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才能真正让你快乐,收获成功。这就是我推荐这本《无限可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