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立边界? - 你、我、她/他/它

心理学中关于个人边界的核心概念。这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自我、他人以及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责任划分。

让我们来分解一下:

1. 你、我、她/他/它 (人称代词):

“我”:代表自我。我的身份、感受、想法、需求、价值观、行为、责任。

“你”:代表与我直接互动的对方(个体或群体)。你的身份、感受、想法、需求、价值观、行为、责任。

“她/他/它”:代表第三方(个体、群体、事物、概念、环境)。她的/他的/它的状态、属性、责任(如果适用)。这里“它”的加入扩展了范围,不仅指人,也指外部事物、情境、规则等。

2. 心理学:

这个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等核心议题。健康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清晰、灵活的边界。

3. 你的事、我的事、她/他/它的事 (责任/课题归属):

这是个人边界最核心的体现。它指的是区分:

我的事 (我的课题/责任):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我的选择、我的行为及其后果、我的价值观、我如何设定界限、我如何照顾自己的需求、我如何回应他人。

你的事 (你的课题/责任):你的感受、你的想法、你的选择、你的行为及其后果、你的价值观、你如何设定界限、你如何照顾自己的需求、你如何回应他人。

她/他/它的事 (第三方/环境的课题/责任):天气如何、别人的看法、社会规范、不可控的事件、他人的选择(当这些选择不直接侵犯我的边界时)、一个物体的物理属性等。通常指超出“我”和“你”直接控制或责任范围的事物。

4. 边界:

边界就是那条无形的线,用来区分“我的事”和“你的事”、“我的事”和“它的事”。它定义了:

物理边界:个人空间、身体接触。

情感边界:我有权拥有自己的感受,不为你(或它)的感受负责(除非我主动选择关心和支持,但这不等于承担责任);你也有权拥有你的感受,不为我的感受负责。我不需要吸收或解决你的情绪,你也不需要吸收或解决我的情绪。

思想边界:我有权拥有自己的想法和信念,即使你不同意;你也有权拥有你的想法和信念,即使我不同意。我不需要说服你,你也不需要说服我。

责任边界:谁为这个选择、行为或后果负责?我为自己负责,你为你自己负责。我不承担本应属于你的责任,也不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给你或它。

时间/精力边界:我如何分配我的时间和精力?我有权说“不”,以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被过度消耗。

价值观边界: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有权按照我的价值观生活,只要不伤害他人;你也有权按照你的价值观生活。

为什么区分“你的事、我的事、她/他/它的事”如此重要?

减少焦虑和内耗:当我们试图控制“你的事”或“它的事”(如他人的想法、不可控的事件)时,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和焦虑。认识到哪些是自己可控的(我的事),哪些是不可控的(你的事、它的事),能极大减轻心理负担。

建立健康人际关系:清晰的边界是尊重的基础。我尊重你的责任和空间,你也尊重我的。避免了过度依赖、控制、操纵、情感勒索或牺牲。关系更平等、更轻松。

提升自尊和自主性:专注于“我的事”意味着我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我不再需要为别人的情绪或选择背负不必要的愧疚。

改善情绪管理:当我能区分“我的情绪”(需要我自己觉察和处理)和“你的情绪”(属于你,我可以共情但无需解决)时,情绪更稳定,不易被卷入他人的情绪漩涡。

防止过度付出和耗竭:明确责任边界(尤其是照顾者、助人者)能防止自己承担过多不属于自己的责任,避免身心俱疲。

促进个人成长:承担起“我的事”的责任,是自我成长和成熟的必经之路。

边界模糊或缺失的常见表现:

过度卷入他人:觉得有责任解决别人的问题、安抚别人的情绪、让别人开心。

过度暴露自我:过早或过度分享私密信息,忽视自我保护的边界。

难以拒绝:害怕说“不”,即使自己不愿意或没时间/精力。

接受不合理要求或虐待:允许他人侵犯自己的物理、情感或责任边界。

试图控制他人:干涉他人的选择、感受、想法,要求他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为他人情绪负责:觉得别人不开心/生气是自己的错,必须去哄好对方。

把自己的责任推给他人: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他人或环境(“它的事”)。

过度关注他人看法:把“别人的看法”(它的事)看得太重,影响自己的决策和感受(我的事)。

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边界?

自我觉察:了解自己的感受、需求、价值观和底线。什么让你舒服?什么让你不舒服?

明确沟通:用“我”语句清晰、直接、坚定(但不一定强硬)地表达你的界限、需求或拒绝。例如:“我需要一些独处时间”(我的事),“我不能帮你做这个,我自己的事情已经排满了”(拒绝承担你的/额外的事),“当你那样说话时,我感到不舒服”(表达我的感受)。

学会说“不”:认识到说“不”是维护边界和照顾自己的基本权利。不需要过度解释或道歉。

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认识到你的感受源于你自己(你的解读、期望、需求),而不是直接由他人或环境“导致”。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反应。

允许他人为自己的事负责:尊重他人的选择、感受和问题解决过程。提供支持不等于接管责任。

接受“它的事”:认识到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超出个人控制范围(他人的固有想法、社会现象、意外事件),学会接纳和应对,而非徒劳地试图改变或控制。

课题分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核心就是区分“这是谁的课题?”(谁承担最终后果?)。我只负责自己的课题。

尊重他人的边界:如同你希望别人尊重你的边界一样,去尊重他人的“不”、他们的感受和选择(他们的事)。

练习与坚持:建立边界是技能,需要不断练习。初期可能感到不适或遇到阻力,坚持是关键。

总结来说:

你、我、她/他/它” 代表了人际互动中的不同主体。“你的事、我的事、她/他/它的事” 是心理学中关于责任归属和课题分离的核心智慧。“边界” 就是清晰划分这些“事”归属权的心理防线

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能否清晰地区分并坚守:管好自己的事,尊重别人的事,顺应世界的事(它的事)。这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尊重和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内心平静和自由的基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