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犯错是错是他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家长不要太过严格要求,期望过高。因为期望越高反而失望会越大。
家长的心理和情绪心理有这样一个走线图:
期望——失望——抱怨——指责——攻击——自责——反省。
先是期望过高,结果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想法,会对孩子有一丝丝的失望。
失望导致更想去改变孩子,更想通过外力,去弥补孩子的缺点。这样在弥补的过程当中难免会抱怨,会说教,如果说教不听,很可能就会指责孩子。
更进一步的用家长的权威,用家长的控制的手段来指责孩子,对孩子的伤害更进一步。
最后上升为攻击,通常的攻击方式也就是“打骂吼叫”,或者人身攻击,直接说你是一个什么什么的人,给孩子贴一个不切实际的负面标签。
最终打骂后对孩子造成伤害或者一些不好的影响,父母会自责反省。
上面这个图片是一个家长为了给老师证明,自己管教了孩子,亲自扇女儿耳光拍下的视频。
家长这一举动,就是因为老师的一句话:你教育了十几年的孩子,你都没教育好。你让我几个月教育好,是不可能的。
这一句话激怒了孩子他爹。为了证明自己教育孩子,反而拿孩子出气。错误的教育是伤害,是无知。
这突如其来的巴掌,会给孩子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阴影会影响她的一生。
面对家长的情绪反应,孩子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孩子的情绪和心理走线图:
证明自己——不服气——抵触——反弹——对抗——叛逆。
每个孩子都想活成父母眼中口中的孩子,往往刚开始信心十足,信心百倍的要证明自己:我比别人强,我比别的同学优秀。
当父母开始对他失望的时候,他有一丝丝的不服气:你凭什么这么说我?你凭什么说别的同学比我优秀?
家长一味的说教批评,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弹,你这样说,那我就做给你看,既然你把我说的这么差,那我也就放任自己无所谓的态度,最终跟父母进行对抗。你偏让我这样做,我偏不这样做。
对抗没有作用,如果父母“出手”,那么孩子只能对着干,最后成为一个叛逆的小青年。
我们要看到孩子的好,看到孩子的结果,更应该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有不会做的题,这是人之常情,这是合情合理的。
切记父母做事不要太极端。要么作业全会,要么写会为止,不允许孩子不会,这是很头疼很要命的一件事。
原谅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放大孩子的闪光点,扬长避短,你的孩子也能如此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