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爸是小李爷爷最小的孩子,小李爷爷在小李不到10岁的时候去世了,他和小李妈吵架吵了好多年,去世前住上了小李爸妈盖的两间大砖房,小李爷爷奶奶住东头,小李一家住西头,平时吃饭多是各吃各的,2003年的一个冬天小李爷爷在无预兆的情况下,突发脑淤血晕倒,送到县里医院不治身亡。
不到10岁的小李是在前街出生的,那时候小李爸妈和爷爷奶奶还未分家住在前街的两间土房里,小李爷爷奶奶住东头,小李一家住西头。小李妈与上一辈的关系不好,主要是小李爸没有转变自己的思想,形成家庭观念和家庭地位的转移,难以处理大家和小家的关系,例如当时家家户户种地还是在大队挣工分,经常把小李爸妈的工分顶了小李爷爷奶奶的帐。
小李出生后不久,小李家经历了多次搬家,虽然在农忙的时候,小李会到爷爷奶奶家吃午饭,但是还是根爷爷奶奶不亲,也许也是因为他们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吧。
小李对爷爷的印象很少,就是他高高的个子,有一天去了镇上,回来的时候买了桃酥,笑呵呵的给小李分了几块,小李从此非常爱吃老式桃酥。
在2003年的冬天,小李爷爷突然有一天突发脑淤血,小李并没有看到当天的情形,只是听说爷爷晕倒了、爸爸送他去医院、妈妈回家拿钱交手术费、爷爷要不行了,临死前还记挂着堂二叔欠的3千块钱是要瞎了(要不回来了),不知道他有没有想他在远方生活的大儿子,因为除了大儿子,两个女儿和小李爸都回来了,看了医院病床上的老人最后一眼。
小李爷爷葬礼的前几天,家中早已打好了一口刷着红漆的棺材,放在院子里,小李每次去厕所的路上都要躲的很远,虽然现在里面还是空的。
小李爷爷正式办葬礼的那一天,据说是那一年冬天最冷的一天,达到了零下30多度,老人的尸体已经在县医院的殡仪馆火化,再用车把骨灰运到村头,再由子女和亲属一齐把棺材抬到山上的坟里进行土葬,虽然亲属们都是本地人,但是都快被当时的大烟泡天冻掉了耳朵。
小李爸回来的时候,冻的脸通红,久久缓不过来。他说是因为老人一辈子性子烈,死的时候天气如此。小李爸的亲哥在葬礼的那天也没有赶回来,在丧事的那天村里人来的也不多,因为好多人都不知道信儿(消息),当时手机电话还都不太普遍,农村办事一般口口相传,听到信儿的并且两家有礼的,会主动来随礼。大风怒嚎了好多天才放晴,村里 很多人都是在天晴之后的几天,才知道老李头没了,惋惜的忆忆往昔,然后也就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