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5年1月20日开始,我带着家长们一起在线上读《奶蜜盐1》。我们共读《奶蜜盐1》的方式非常简单:我每天从《 奶蜜盐1》里选一段话,然后把这段话发在群里,读过这段话的家长以接龙的方式显示已读。
这是一件看似非常简单的事。
为了做这件小事,我“蓄谋已久”,甚至,我等待着寒假的来临。因为,只有在寒假,我才有心力做这件事。
之所以要带着家长们线上共读《奶蜜盐》,是因为,在小学从教16的经验和我自己带娃的经验告诉我:做家长的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做父母。而学习做父母的其中一种比较便捷的方式就是阅读。而学习做父母的其中一种比较便捷的方式就是阅读。在读《每个孩子都是天上的星辰》时,作者王大庆老师明确地指出:家长们之所以不懂、不理解老师,不会与学校一起陪娃,是因为校家沟通做得还不到位。而我带着家长们读书,算是校家沟通的一种方式吧。
在上个学期的家长会上,我已倡导过家长们以读书的方式努力成长,学习如何做父母。已有一小部分家长开始读书。但大部分家长还没行动起来。
于是,我找到了一种督促家长读书的方式:线上共读。
从1月20到今天,这整整十天里,我与我的家长们每天线上共读。我每天先读《奶蜜盐1》,发一段话在群里。每天都会有十来个二十来个家长以接龙的方式回应我。他们的积极回应给我鼓励,于是,第二天我又能坚持阅读,坚持发一段话在群里……
其实,我的心里早已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就算只有一位家长接龙回应,我也会坚持带着大家共读下去。
事实上,我的家长们非常棒,他们非常努力,每天都有十位以上的家长接龙回应我,这督促着我坚持带着大家读下去。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虽然我们在群里看似没有任何的文字交流:我发一段话,家长们接龙。但是,我能感受到我们都在用心阅读、用心交流。
在《教育的勇气》第189页,张文质老师这样写到:“一件事情,你耐心去做,持续去做,坚持下来,殊为不易。”这句话,我很有体会。哪怕我每天只发一段话在共读群里,如果没有家长们的接龙回应,恐怕我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因为一个人不是每天都情绪高涨,我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有调整不过来的时候,但无论如何。每天在共读群里发一段话,我都要坚持去做。
我想着:张文质老师每天讲8分钟“文质说”,他已坚持了好几年了。真的太了不起了。
而我在坚持带着家长们共读的十天里,我已收获了很多:我发现,这次带着家长们共读,我自己更会读书了。之前,读《奶蜜盐1》,我总觉得这本书写得太散,抓不住重点。这次,我每读一篇文章,我都能找到这篇文章的核心,于是,我就会把每篇文章中核心的内容发到共读群。也就是说,我自己读书的质量提高了,我会不断地去概括,去找重点句子,关键句子发到共读群与大家分享。
再次,在共读的过程中,我的心态变得更加积极。我看似在渡人,其实,家长们的接龙回应也在渡我。滋养我。
还有,我在重温《奶蜜盐1》的过程中,努力把所读的实践到我的育儿中。
无论如何,坚持共读下去吧。坚持去做一件于人于己都有益的小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