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第一次看到孟京辉导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我就对他所营造的"先锋"世界致以了无限的感性崇拜,经历过《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再到如今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我开始赋予"先锋"理性的感知,再加上有了台湾半年学习戏剧的经历,不免对这样的形式产生了一些矛盾的想法。
《两只狗》以及孟京辉的大部分戏剧毋庸置疑是非常迎合如今的消费市场。戏剧是比电影这样的娱乐休闲方式更小众化的,而且进剧场观看戏剧的大部分观众无论从消费水平还是文化素养上都比较高,而这些人虽然能看懂大多所谓的戏剧,但依然暗地里渴望着既能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又能体会深奥的人生意义,孟京辉的戏剧,例如《两只狗》干的就是这个事,可喜的是,这个方法并不赖。
《两只狗》的主题无非是在狗的视角里这个社会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更何况人呢?为了突显这个主题,用戏谑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旺財和来福这两只狗兄弟进城寻找理想的故事。在此过程中,导演融合了中国传统喜剧表演方式,意大利即兴戏剧的方式,再加上与观众的互动,不仅让观众捧腹大笑,更是打破了以往舞台与观众的第四面墙。
不得不单独来说的是孟京辉的戏剧总是参杂着不同程度上的惊喜,从每台戏剧的配乐开始,都是一场极好的视听盛宴。而且有着导演经历的孟京辉导演,总是在他的戏剧里加一些电影元素,比如《两只狗》临近结尾的时候,两个演员在舞台上加快动作,从表演的第一个动作开始加快到当下这个动作,就好比电影结尾处常用的回忆用法,包括《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里也有类似的处理,包括投影,音乐形式,舞台效果和戏剧内容都充斥着独一无二的孟京辉风格。
在台湾的时候,我的戏剧老师跟我聊起先锋戏剧,他说孟京辉的先锋戏剧其实不能算是戏剧,混乱冗长坳口的语言并不能作为其优点,反倒是违背了戏剧语言言简意賅的原则,在这次看完《两只狗》之后我便深有体会了,这就是在最前面所讲的理性感知,更何况这次的观剧体验又让我长久以来的疑问更无从解答,关于小品和戏剧之间的差别来自于哪里,仅仅是主题层面的深浅不同,还是源于传播媒介的不同。因为孟京辉的戏剧显得如此平易近人,让人靠得越近,却看得不清了,在《两只狗》演出的前半段,我还以为自己置身于某年春晚小品的演出现场。
在台湾时也看过先锋戏剧,台湾的先锋戏剧比大陆的更加先锋,两男两女在舞台上全脱光,观众们也见怪不怪,不得不说,孟京辉把中国的戏剧带入了一个适应市场的境界,但是在新境界的开拓过程中,如果保留更多的传统戏剧元素,技巧不多于内容就更好了。
幸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