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一本书Ⅰ》:为什么要读书?

阅读是学习的其中一个方法,但又有多少人开始意识到,这个方法的本身其实也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令你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避免陷入像《刻意练习》中所提到的“傻瓜式的努力”陷阱,既浪费时间又难有成效。

在往下读之前,我们先来结合自身情况做一个简单的自我测评,帮助你了解自身的水平状况,能更好的带着目标,选择性的阅读以下内容;

1.你是否很清楚阅读所带来的改变,但却仍觉得坚持并养成习惯对你来说是一件难事?

2.你是否疑惑过,为什么很多曾经阅读过的书并没有学以致用,以至于现在回忆起来也印象模糊?

3.你是否疑惑过,很多大咖给我们推荐的那些我们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好书是被怎么挑选出来的?

4.你是否疑惑过,怎样才算读懂一本书、懂跟不懂的界限在哪里、懂到什么程度才算懂、怎么判断自己是否真的读懂了一本书?

如果上述这些问题是你存在的,或者曾经疑惑过的,那么正好,这本书可以给你想要的答案以及方法;

为什么要读书?

我们经常听说过一句话,叫“读书改变生活”,但读书是怎么改变生活的,好像没人告诉过我们,在这本书的开头,樊登告诉你

“我,樊登,就是一个被读书改变生活的人”

童年时候的樊登,受数学教授父亲的观念影响,秉承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观念,把这些除专业外的书籍视为了家里的禁书,导致童年时代的樊登几乎没有阅读的习惯;

也正是因为这段不读书的经历,以至于成年之后的樊登跟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毕业、工作,也跟大部分人一样不可避免的遭遇到了低谷,碰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变得焦虑;

困境里的樊登迫使自己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但苦于没有头绪,便想到了读书,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拿起了《论语》;

在读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话的时候豁然开朗,突然觉得论语原来是天下间最大的治愈书;

结合樊登当时所遇到的处境分析,毕业之后最大的困境就是从学生到央视主持人之间的的身份转换,由于缺少经验,事事显得无从下手,而《论语》中这句话正好提示了他,“你真正应该担心的,是你能不能从这件事中学习到东西”,说来也是,如果你能在这份工作中学习到主持的经验,那你还需要为不会主持而烦恼吗?所以,樊登在读完《论语》之后,心态稳了,不再犹豫,而是想着努力去提升能力,不断完善自己。

经历了从不读书到靠读书解决问题之后,关于为什么要读书,樊登给了我们一个最功利,却又最有说服力的理由:

书是大部分问题的出口,实际上,那些让你苦思冥想的问题——关于爱情、升职加薪、创业,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而且这些问题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被人解决,写成了书。可以说,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所以,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焦虑,不妨开始读书。

大量阅读,答案自现。

想想看,当时的樊登可是一个连PPT都做不好的人,后来却成功创立了“帮助三亿人养成阅读习惯”的樊登读书会。既没有经商经历,也没有受过该方面的专业培训,所用的方法几乎都是照搬硬套,就是书上怎么说的,他就怎么做,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翻书,虽然书本知识不一定是对的,但总比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强,这就是阅读给他带来的给生活“增量”的勇气。

塔勒布在《反脆弱》这本书里说到过,读书是我们反脆弱的学习方式;

脆弱的定义我们都比较有概念,就像你拿一个玻璃杯,往地上一丢,杯子瞬间成了玻璃渣子,这就是脆弱的表现;

那脆弱的反面就是反脆弱吗?不对,脆弱的反面是坚强、坚固,就像你拿一个纸团往地上一丢,纸团毫无反应,坚强最多只能算是不受伤害而已,并不算反脆弱;

那什么是反脆弱呢?塔勒布对于反脆弱能力的定义叫做“在不确定性事件中获益”的能力,就像你拿一个乒乓球往地上一丢,他能借助这种下降的力量形成上升力,这就是反脆弱。

我们脆弱的成因,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无效教育”这位脆弱推手,教育无效是因为“哈佛苏联模式”的存在,既哈佛的教授以为自己为哈佛培养了一大批的社会精英,但其实,这些能考进哈佛的人本来就是精英,哈佛大学里教的东西就像“小鸟学飞”。就是把小鸟飞的过程结构成第一步、第二步....然后你只需要按照我说的来,你就会飞了,可是小鸟迟早就是要飞的呀,基本上,现在大环境下的教育都是教小鸟飞的模式;

想象一下,如果图片中这个红色衣服的胖子不断的趴在你耳边对你发出灵魂的拷问“你焦虑吗?”你会怎么样?估计会更焦虑吧,但是没关系,我们焦虑,是因为这种无效的教育并没有让我们具备反脆弱的能力,而是把我们变成了一个单向度的人,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在北京长大的叙利亚人,他跑去跟我说,“我觉得你讲书的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介绍到我们国家去”。我就问他,为什么呢?他说“他们国家为什么有战乱,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恐怖组织或者不安定因素,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量不足。经过统计,叙利亚人均年阅读量只有5页”——只翻了5页也算?他说叙利亚的国民平均阅读量就这么多。

据他所说,大量的叙利亚人是完全不读书的。从出生到去世,他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就是别人的讲述,比如传说、故事,世世代代的人就靠身边人的言传身教认识世界。所以叙利亚人没有建立基础的科学观和批判性思维,更不知道世界是多元化的。他们似乎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以及从多角度看待世界的眼光。

简单来说,单向度的人就是只知道物质享受而丧失了精神追求,只有物欲没有灵魂,对社会只有屈从没有批判精神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去追求更高的生活,甚至没有能力去想像更好的生活。

但是学习所拥有的“针对性”跟“主动性”能让我们从“单向度的人”变成“多向度的人”。

● 第一个是事实。在科学语言里只有事实,只有每个人能看到的事实,每个人通过实验测试得到了数据才可以进行分析、做决策。

● 第二个是逻辑。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什么样的分析能够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因果关系?这些知识应该是从小开始渗透的,但大多数人掌握得并不好。

● 第三个是批判性思维。要对所有的事实和结论保持怀疑态度,问清事实和结论的真实性。从事实到审辩式思维的循环,是在思维科学体系中不断训练的思维方式。

多向度的人能将知识组成思维体系,再转化为生活能力,用科学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一切的难题;

但即便这样,很多人却仍不读书。

不可否认绝大部分人其实是拥有学习、进步、阅读的欲望的,但是最后往往坚持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阅读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它不仅需要你花费不少金钱去买书,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读书,成效还有可能不明显;同时阅读是一个辛苦活儿,它特别需要阅读者做深度思考。对于很多人来说,教育环境使然,思考成了一件稀缺品,再加上需要坚持,成为习惯,阅读就更是难上加难。

一方面,浅尝辄止的阅读没有乐趣,另一方面,知识得不到有效的转化,难见成效。

1.读书没有用

翻看历史,你会发现每个时代几乎都会有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出现,从最早的孔子的得意弟子向老师提出的疑问:“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到梁元帝焚书坑儒,再到民革时期提出的“越读书越反动”鼓励人民用劳动创造价值等等。如果你仔细推敲会发现这些论据根本站不住脚,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知识在不断地被淘汰、更新的时代。“Keep learning”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用最便捷的方式跟更多的人对话。这样,我们的视野就会变得更加开阔,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些人和事中。读书无用,肯定是最大的误解。读一本书,几个小时或几天的阅读就能掌握一个人几年甚至几十年所总结的智慧,怎么可能会没用?

2.读书过分追求有用

这一点和第一个误解似乎是对立的,但不妨碍它依然是一个误解。

如果一个人读书,是为了读了以后让书来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不解决问题就气急败坏,那他就完全误解了书的作用。书只是催化剂,只能助力,最后能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你自己。如果完全功利地去依赖书,就会落入“读书功利化”的陷阱。

知识本身是非常有用的。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读一些诗,读一些哲学,似乎在生活中起不到多大作用,其实它会潜在地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

读书无用以及读书过分追求有用这两种误解,都是在“极端”看待问题的方式,以至于不能在正确的位置去认识跟理解读书这件事;

3.有的书读不懂?

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的认为,读到一本暂时还读不懂的书,完全就是浪费时间,因为读不懂,就更不可能谈得上收获以及感悟了,但是,当你艰难的攻克完一本看起来不容易读懂的书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可以看懂更难的书,因为这个过程其实是在不断的练就你的自学能力,如果一本书读得太舒服了,反而容易令人故步自封。

读不懂绝对不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这只是某一刻的情况,要相信,慢慢的自己就能读懂了;读不懂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你理解力的池子太浅了,或者你的经历还不够还不能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等等;所以,遇到一些读不懂的书不要紧。如果一本书所写的内容都是迎合你的需求、增加你的自我崇拜感、放大你的欲望、跪求你的认同,那么你一定要小心了,因为它不止想赚你的钱,还想让你变得更傻;

4.读书是自己的私事?

把读书当作私事,这个行为太过封闭。

这往往是很多人不读书的借口。其实,读书是需要有朋友一起交流的。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读书当作一个很愉快地与人交流的方式。和更多的人一起交流,大家共同进步,也有助于打破阅读的舒适圈。

5.一个人读书效率最高?

对大部分人来讲,“孤独”地读一些有难度的书,效果是非常不好的。

如果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他人的指点,获得别人对书的内容的提炼,或者有比你水平更高的人帮助你去解读一本书,我觉得这都是值得高兴的。我们既然能在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课,为什么不能听别人介绍一本书呢?所以,你不必存有这种精神洁癖。

读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对于最后两个关于读书的误解还不是太了解,觉得它们太过相似,又似乎缺少说服力,但是没关系,我刻意没有把他们写的太过详细,是因为在下一篇中我将介绍的“樊登读书法”会以实操的角度解除你的疑惑。

因为篇幅原因,为了方便阅读我把文章拆分成了三篇,分别是:

《如何读懂一本书Ⅰ》:为什么要读书?

《如何读懂一本书Ⅱ》:樊登独家科学读书、选书方法;

《如何读懂一本书Ⅲ》:如何讲书?从知识输入到知识输出者的身份转换;

我将于文章发布次日更新剩余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我的头像阅读剩余章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185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4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5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6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51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88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27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0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