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毛不流浪,那会有多不科学。
所以,三毛流浪记成了控诉旧社会的一本活生生的教材。而撒哈拉沙漠中的故事、哭泣的骆驼和稻草人手记,这些充溢流浪意味的情节,与另外一个不是光脑袋上顶着三撮毛,相反却长发飘飘的女子缠绕在一起。
流浪,成了一个倒霉孩子的悲惨人生历险记,又变成了关于一位女子充满神秘感的想象。
三毛的书,跟曾经用身体欲望写作的女人相比,全然没有任何爆点了。三毛不过是满足了某个时间,那种不敢舍弃妥妥的舒适日子,也没办法到花花世界混迹,更不敢冲进不毛之地闯荡的心理。
用女人爱做梦来解释三毛,也是不科学的。可问题是,她的确写过一首歌,“梦田”。这时候,请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出场吧,可以有好多说道的,周公也管用。
假如没有多少能耐和道行,足以当个摆摊算命的半仙,从“梦田”里扯不出三毛心里想的四五六,那就乖乖地听,不动声色地看,她“梦田”里的词句实在太简单,无需脑补,更不会烧脑。
每个人心里一亩 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 一个梦
一颗呀一颗种子 是我心里的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种李种春风
用它来种什么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种李种春风
开尽梨花春又来
那是我心里一亩 一亩田
那是我心里一个 不醒的梦
为了避免陷入自打嘴巴的困境,就梦论梦吧——三毛不过是要在心田里种点什么,出乎意料的,想种的原来是些桃啊李啊春风而已,一树梨花让春风毁了之后,再种一遍。多简单,只是有点玄幻。
“梦田”这首歌有多牛掰,首先要从齐豫齐秦这样的牛人同场时,是不是一直当做压箱底的拿出来,也从不少的组合,像木吉他,南方二重唱,水木年华,SHE,他们这些团体常常致敬般地演出中,能窥见一斑。
实际上,在齐豫跟潘越云早期的那个版本中已经定了调,之后的所有演绎,不过是看主音、合音协同变化的技巧了,与三毛的“梦田”越来越没有多大关系。
单单就很有限的经验看,似乎KTV里点唱“梦田”的机会不太多,武断地想,相互之间勾搭没到一定的境界,“梦田”自然入不了法眼。
没有任何腥荤味、烟火气的“梦田”,实在比不上“萍聚”、“我悄悄蒙上你眼睛”那么泪光闪闪的缠绵,也没有“夫妻双双把家还”来得直接露骨。
不是“梦田”太孤高,可能与场所不合,又恐怕是“梦田”素洁得让人心慌而避逃。
当然,三毛心中的梦田是长满故事的,可惜的是,她自己最后的结局不是常人所说的善终,一个有故事的人,为何要选择自己制造的人生事故来了结自己呢?
如同三毛更有名的橄榄树,不断重复提醒“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她的故事又仿佛在说,“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或许是谜一般的梦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