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杨炯》
原文:
炯,华阴人①。显庆②六年举神童③,授校书郎④。永隆⑤二年,皇太子舍奠⑥,表豪俊,充崇文馆⑦学士。后为婺州盈川⑧令。卒。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⑨”。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闻者甚不平,故为时所忌。初,张说⑩以《箴》⑪赠盈川之行,戒其苛刻,至官,果以酷称⑫。炯博学善文,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四才子,亦曰“四杰”,效之者风靡焉。炯尝谓:“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⑬。”张说曰:“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耻王后,愧卢前,谦也。”有《盈川集》三十卷行于世。
注释:
①华阴人:唐时华阴属华州,弘农杨氏之后。
②显庆:唐高宗年号(656-661)。
③举神童:年仅11岁的杨炯被推举为神童科。
④校书郎:职官名。专司典校书籍的官员,,唐秘书省与弘文馆皆置。
⑤永隆:唐高宗年号(680-681)。
⑥舍奠:舍,通“ 释 ”。释奠。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谓陈设酒食以祭祀。舍奠之礼,古时用于朝会、庙社、山川、征伐和学宫中祭先圣先师诸事。学宫中春夏秋冬四时有定期的舍奠。此外,始立学宫必舍奠;出征执有罪而返,亦舍奠于学宫。《周礼·春官·大祝》:“大会同,造于庙,宜于社,过大山川则用事焉,反行舍奠。”《周礼·春官·甸祝》:“舍奠于祖庙,禰亦如之。”
⑦崇文馆:崇文馆,原为崇贤馆(唐朝官署名),为唐代"六学二馆"之一。六学二馆,唐代中央官学制度,六学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是唐朝最高学府;二馆指弘文馆、崇文馆,设学士二人及校书郎各二人,掌经籍图书,校理书籍。
⑧婺州盈川:婺州,金华古称,唐武德四年(621年)复改婺州,并分置衢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婺州为东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婺州。宋延其制。如意元年(692),分龙丘县之西置盈川县,衢州辖信安、龙丘、须江、常山、盈川5县,杨炯任盈川令,故有杨盈川之称。
⑨麒麟楦:唐朝人称演戏时装假麒麟的驴子叫麒麟楦。比喻虚有其表没有真才的人物。冯贽《云仙杂记》卷九《朝野佥载》:"唐雅采叠杨炯每呼朝士为麒麟楦。或问阿探捆之,曰:'今假弄麒麟者,必修饰其形,覆之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端狱驴耳。无德而朱紫,何以异是?
⑩张说:张说(yuè),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唐朝宰相,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西晋司空张华后裔。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成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⑪以《箴》赠盈川之行:杨炯就任盈川令,张说知其苛,故以作《赠别杨盈川炯箴》,箴有云:才勿骄吝,政勿苛烦。
⑫果以酷称:果然以严酷著称。一种说法是杨炯为政残酷,据《旧唐书》载:“炯至官,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榜挞之。又所居府舍,多进士亭台,皆书榜额,为之美名,大为远近所笑。”另一种说法是杨炯亲政爱民,浙江省衢州市盈川村(原盈川故址),村边建有杨公祠一座,内有杨炯塑像,杨公祠内旧有对联:“当年遗手泽,盈川城外五棵青松;世代感贤令,泼水江旁千秋俎豆。”说明当地百姓,千百年来都是把杨炯当作“贤令”来奉祠的。如杨炯为政残酷,卒后不会有此贤名。宋之问《祭杨盈川文》称:惟子坚刚。气凌秋霜。行不苟合,言不苟忘。指明他刚正耿直而巳。依此看来,新旧唐书所载并不确实。
⑬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唐刘肃在《大唐新语》中记载:“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
译文:
杨炯,华阴人。显庆六年,考中神童科,朝庭授校书郎之职。永隆二年,皇太子李显行舍奠之祭,借此表彰才俊之士,杨炯被推荐为崇文馆学士。后来,他当了婺州盈川县令。在任职期间去世。
杨炯平生侍才傲物,常常十分厌恶官员们那种娇揉造作的言行,称他们为“麒麟楦”。有人问这是什么意思?杨炯说:“现在那些乔装打扮演麒麟戏的人,必画出麒麟的形状披在驴背上,仿佛是神异的动物,等到揭去这层假皮,只不过还是驴而已。听到这番话的人认为杨炯说话不很恰当,所以杨炯也被同朝官员所忌恨。
当初,张说曾写了《赠别杨盈川炯箴》一文为杨炯赴任盈川县令送行,劝戒他待人理事不要过分严厉。杨炯到任后,果然以严酷著称。
杨炯学识渊博,善写诗文。他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辞章在海内齐名,被称为“四才子”,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初唐四杰”,学习他们文章的很多,他们的文风风靡一时。
杨炯曾说过:我惭愧地列在卢照邻前面,羞于排在王勃的后面。张说评价说:杨炯之文如瀑布飞泻,怎么舀取不会枯竭,说他名列王勃之后而感到羞耻,此话不假;说名在卢照邻之前感到惭愧,那就是谦词了。杨炯著有《盈川集》三十卷,今通行于世。
浮山云:此篇小传,多引用《旧唐书》,资料失真,面目全非,故附录张说、宋之问两篇文章,读后也许有切近之感。
附:《赠别杨盈川炯箴》,张说,全唐文第二部226卷:
《赠别杨盈川炯箴》
杳杳深谷,森森乔木。天与之才,或鲜其禄。君服六艺,道德为尊。君居百里,风化之源。才勿骄吝,政勿苛烦。明神是福,而小人无冤。畏其不畏,存其不存。作诰兹酒,成败之根。勒铭其口,祸福之门。虽有韶夏,勿弃击辕。岂无车马?敢赠一言。
祭杨盈川文(宋之问)
维大周某年月日,西河宋某,谨以清酌脯羞之奠,敬祭于杨子之灵曰:自古皆死,不朽者文!北河流液,西岳吐云,叶神通契,降精于君。伏道孔门,游刃诸子,精微博识,黄中通理。属词比事,宗经匠史,玉璞金浑,风摇云起。闻人之善,若在诸已;受人之恩,许之以死。惟子坚刚,气陵秋霜,行不苟合,言不苟忘。大君有命,征子文房,馀亦叨忝,随君颉颃。同趋北禁,并拜东堂,志事俱得,形骸两忘。载罹寒暑,贫病洛阳,裘马同弊,老幼均粮。自君出宰,南浮江海,馀尝苦饥,今日犹在。之子妙年,香名早传,从来金马,夙昔崇贤。门庭若市,翰墨如泉,千载之后,闻而凛然。死而不亡,问馀何伤?伤予命薄,益友零落。生平之言,幽显相托,痛君不嗣,匪我孤诺。君有兄弟,同心异体,陟冈增哀,归葬以礼。旅榇飘零,于洛之汀,我之怀矣,感叹入冥。见子之弟,类子之形,悼往心绝,慰存涕盈。古人有言,一死一生,昔子往矣,追送倾城,今子来也,乃知交情。惟郭是戚,有崔不易,来哭来祭,哀文在席。帷席可依,冰雪四满,家人哀哀,宾径微断。今我伤悲,情勤昔时,子文子翰,我缄我持,子宅子兆,我营我思。子有神鉴,我言不欺;我有絮酒,子其歆之。我亦引满,傥昭神期,魂兮归来,闻馀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