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在朋友发了一个我特别满意的文案,是关于驱动自己去做事情的。
我们之所以会在生活中拿到各种结果,原因倒不是因为我们自己懂了多少,而是我们为了结果去做了多少事情,进行过几次尝试,改良了几次方法以及实施方案。
这里就借鉴一下我似乎在很多文章都有说过的一个故事——“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发明了电灯的人,这个大家都人尽皆知了。只是他发明点的的历程却鲜为人知。
为了发明电灯,他给他的灯芯做过1600次以上的尝试,最终找到了最适合他的发明的那一款灯丝。
而这一个尝试的路程持续了13个月,也就是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
可想而知,他在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数据永远是一个人努力的具象化体现。
给我同样震撼的事迹还有周恩来总理为了顺畅的跟他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自学了七国预言,而且能够流利的进行对话。
所以他与他国进行外交时,从来不带翻译。
这些成果背后都是无数的时间付出,以及日复一日的训练和练习,这都是值得人欣赏和歌颂的行为。
但是嘞,本文并非歌颂努力的一个文章,章名为《驱动力》。
无论任何惊人的成果,只要付出时间总会能够拿到的,是吧?即使方法不对,在尝试的过程中总能从实践中得知错误的答案,从而进行规避,付出的努力只要足够多,不管花多长时间,目标总会有进展,甚至实现它!
那么什么是足够多的时间呢?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还是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是一辈子。人们给这种赋予了意义且拼尽一切都要实现的目标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梦想!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乃至于建国后的差不多50年里,100多年接近200年的时间里,所有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建设祖国。
即使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没有完成梦想,但能有人坚信有后人会跟上自己的脚步来解救当时危危可及的华夏国。
于是爆发了许多事件——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孙中山先生推翻封建王朝、共产党建立、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
这种继承梦想的力量,用画面来形容,就像是毛主席去到孙中山先生的幕前祭拜一样伟大。
把视角从近代切换到现在,我们可就太幸运了,因为不用像先辈那样背负着如此沉重的梦想和责任。
和平年代我们为了一己私欲而奋斗就行了,简而言之就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舒服一点奋斗就可以了,且有生之年你能实现任何你想实现的目标,难道不是吗?
为了自己的欲望而奋斗也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但是呢,梦想的前进有时候是需要很多驱动力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目标并不像那些革命先辈那样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尽管一无所有,但是只要想起来仍然会斗志满满的意义。
所以给我们寻找驱动力就有很必要的因素了,因为当目标没有意义或者实现不实现都可以的时候,人是什么也不想做的。
当时我朋友圈的文案是这样的:
“既然你格局这么大,那就贷款10万借给我80年以后还你咯;既然你这么喜欢努力,不如为我拼上性命。同样是做事情换了个概念就不值得了是吗?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努力到无能为力的事情,如果有那么它一定涉及到关于私欲、责任、梦想、生命信仰、职责等精神力量的结合体,而寻找这些精神力量或许就是所谓的寻找驱动力。”
有一说一这是我活了这么久最喜欢的一次文案,即使是我工作得地方老板叫你努力,或多或少的会夹杂着一些利益关系在里面努力,毕竟他也需要有人在公司里做事情,但他并不会告诉你你是否是做这一块生意的聊,只知道叫你付出时间,因为这个“犟种”理论我还在一家公司错误的坚持过半年,想来也是惭愧呀,最后一个月领了500快钱就撤退了。
也是这段经历告诉我,做生意不仅仅需要努力,你还要有足够的试错成本来尝试这条路是否能走通,否则堵上一切的去尝试那就是在赌博,代价太大了,到时候又不得不问家里要钱或者跟朋友借钱,而落魄的人是任何人都避之不及的。
付出一切也要尝试得东西在当今时代并没有那么多值得这样去做的事情,难道不是吗?多数人只是想稳定的赚点钱而已。
所以,反而稳定的,大家都避之不及的体力活反而收入确切稳定,毕竟进过厂的都知道,老板从来不跟你谈梦想,给你钱做事啥都不用讲。
然而虽然是做事,但有时候没点动力和意义还真坚持不下去呢,而寻找驱动力来驱动自己做事情,有时候又真的很必要。
前面也说过,一个人会竭尽全力,努力到无能为力的去做一件事,那么这件事一定对于他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涉及到私欲、甚至是色欲、责任、胜负欲、荣誉感、生命信仰、道义、承诺等综合因素,简单理解就是只要能让你拥有冲动的想法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是驱动力。
找到自己的驱动力,然后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嗯,就这样吧。
驱动力能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寻找,例如你想比你的朋友要有钱一点,想比他们更快的结婚等等。
嗯,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