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到底有多大?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里欧算厉害吧,他说自己阅人无数,但没见过一个成功人士天赋异禀。
你可能会说,不对呀,有些人就是聪明。
巴菲特却说:“我可以告诉你个好消息,要做伟大的投资者,智商不必高得惊人。假如你的智商有160,把其中30都卖给别人吧。”也就是说,你智商有130就够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功呢?答案是:找到自己的内核。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要经历找到自己内核这一步。但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可惜的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当然,这也意味着,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内核,你就已经比大多数人更靠近成功了。
内核有两个特点:
第一,要简单,这样才可以大规模复制;
第二,要有构建系统的潜力,这样才能防止被别人复制。
是不是有点抽象?放到一个熟悉的例子里,就能更好地理解内核的特征。
我们来看海底捞。过去,我们都知道餐饮业很难做大,很难有上市公司,但海底捞就做到了在世界各地开了300多家店,在香港上市,市值也超过了一千亿人民币。海底捞是怎么突破餐饮业的瓶颈,做得如此成功的呢?
秘密就在于海底捞的内核。1994年工人张勇创立海底捞的时候,是因为自己不会做饭。又因为火锅、麻辣烫不依赖大厨,就开了火锅店。这个决定,给日后海底捞的复制和扩展留下了空间。
当然,光有这一点显然是不够的,火锅店那么多,怎么就海底捞杀出了重围呢?张勇走的路线是:“态度好点”,比方说上菜快、对客户服务殷勤,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海底捞的内核也符合这两点:第一,火锅很简单。第二,“服务态度好”这个点有发展成系统的潜力。今天的海底捞已经是整个服务行业的学习典范了。
让我们通过海底捞这个案例来理解,怎样才算找到了合格的内核。
先看第一个特征,是简单。
“简单”这个词可不简单,它要满足三个关键指标:大概率事件、可复制、大规模。
首先,内核得是大概率事件,它是生活中大概率会重复发生的事。好吃的火锅会有很多顾客,这件事已经被重复验证过了,是可以重复实现的大概率事件,而不是拍脑袋,靠热情、梦想或者运气。
其次,内核要可复制。
麦当劳、肯德基能开遍全球,但中餐却不能标准化。可海底捞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标准化的底料完成了对味道的品控,中央厨房提升了效率,保证了菜品的新鲜,还构建了数字化的管理系统。
世界上排在前面的餐饮品牌,例如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差不多都有一个特点:容易复制。
这就回到了开头的那个问题: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没多大,最后差别在哪?就是你有没有复制自己的能力。别人开一家店,我能开1000家店,那差距可就大了。
复制有多厉害,再举一个例子。
经典喜剧《老友记》已经播出25年了,主演们至今每年靠着重播,还能躺着收入2000万美元,而华纳公司每年靠着出售《老友记》的播放权,就能净收入10亿美元。《老友记》就展现了一个好内核的力量。
最后,内核还需要有“大规模”的潜质。
如果这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的需求,比如极限运动,那就很难做成大规模。但我们每个人一天都要吃三顿饭,所以火锅就是一个有大规模潜质的事。
只有同时具备上面这三点,这件事才有一半的资格,被称为“内核”。
而真正的“内核”还要经历另一半的考验,那就是“有构建系统的潜力”,这样才能防止被别人复制。
内核需要有构建系统的潜力
什么叫系统呢?还是说回海底捞,最开始就是“服务好点”这个朴素的行动,但海底捞把服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系统。
它既有文化的那一面,例如关爱员工,服务员在租金昂贵的北京,住的不是地下室,而是正规的居民楼,还有专人洗衣服打扫卫生。
它又有商业的那部分,例如好到变态的服务带来的网红效应,待客能力强,所以就可以找位置不太好但租金低的地方开店。这种好到变态的服务文化系统,它就是海底捞护城河,别人学不来,也抄不走。
怎样找到自己的内核
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应该怎样找到自己的内核呢?
需要做到三点:
一、把握时机;
二、依靠禀赋;
三、形成专业。
第一,把握时机。 你可以选择你在哪,但你不能选择时代。所以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把握时代的机遇非常重要。
第二,依靠禀赋。 什么叫禀赋呢?就是指天赋,以及你已经拥有的资源。比方说海底捞的张勇,他的禀赋就是“懂服务”,从而才能构建文化系统。
第三,形成专业。 光有上面这些还不行,你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打磨,进而形成自己的专业护城河。
本文小结
1、这一篇的关键,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内核。
2、好的“内核”,要看起来简单。但简单的背后它要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有大规模复制和形成系统的潜力。
3、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要做好一件大事,而在于找到一堆可重复的小事,然后形成系统。
思考题
根据今天所说的内核标准,你找到了自己的内核吗?为了找寻内核,你作出过哪些努力?或者你身边有找到了内核的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