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初伏,从此伏天开始了。今年的伏天仍然是40天。
初伏 7月11日——20日
中伏 7月21日——8月9日(20天)
末伏 8月10日——8月日
我们知道,三伏天分为头伏、中伏、末伏,那么,时间是如何确定的呢?
三伏天的说法,自秦代就有了,计算方法自然也是按照农历的日期进行计算。根据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可以明确三伏的时间是按照夏至的时间推算而来的。根据“夏至三庚”的说法,就是明确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即别入伏的时间。今年夏至是6月21日,过三个庚日,7月11日便是初伏第一天。
初伏的传统习俗有很多,而且每个地区各有不同。
1、头伏吃饺子: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是北方人的习惯。吃饺子即有“福气满满”的意思,又有夏季开胃的作用。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入伏这天吃饺子,是希望能平安度过夏季,祝愿祈福之意。
2、头伏萝卜二伏菜:北方人种植秋菜大白菜和卜讲究时节,所谓的头伏萝卜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后,第一个10天称为头伏,这个季节就要种萝卜了,第二个10天称为二伏,这时就要种白菜了。
3、入伏吃羊肉: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 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当地人认为此法能“以热治热、发汗排毒”。
4、伏日吃面: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中医认为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5、伏天吃鸡:江西、湖南杭州人三伏天养生吃鸡。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烧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就是初伏吃鸡的科学道理。
6、头伏吃馄饨:上海一直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风俗,所以在毫无胃口的燥热夏季,来一碗加花生酱、少许酱油和醋调味的冷馄饨来拌食,冰凉惬意的同时也令人食欲大增。馄饨谐音“混沌”,盘古开天,混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
7、六月六晒伏:“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8、贴三伏贴:头伏第一天,市民排队贴“伏贴”。三伏贴是民间的一种老习俗,据说,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利用这一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在饮食上,各地有所不同。但是在行为上,各地的风俗大致相同,就是三伏天要安神静气,避免过于焦躁。因为气温较高,身体内部虚火旺盛,容易躁动,加上饮食上丧失胃口,很容易造成内空外躁的情况。所以,在三伏天要重在养。养不是说一动不动,而是养气的意思,心态平和。
夏至之后,天气越来越热,但是按照老一辈的说法,真正的高温天气还没有来临。“热在三伏”,三伏天才是最热的时候。三伏天的“伏”指的是“伏邪”的意思,即我们所说的风、寒、暑、湿、燥、热六邪之中“暑邪”。同时,“伏”有趴着的意思,就是说三伏天已经热到趴在地上,一动都不想动了,由此可见三伏天的温度有多高。
伏天,人们最喜欢呆的地方是空调屋,其次是游泳池。昨天下午去游泳,进到游泳池时,一下子惊讶到我了:这么多人呀!看到半个游泳池里全部是人,要不是救生人员把不游泳的人赶到了一起,整个游泳池几乎全都占满了人(八个泳道,四个被泡澡纳凉的人占满,一个幼儿游泳班培训,其余三个是快速泳道,让会游泳的人专用)。看情况他们大多不是来游泳的,而是泡到水里来纳凉的。泡在水里戏耍玩闹,也确实很舒服。
今年的三伏天来了,夏季的高温天气也即将袭来,中气温高,湿度大,容易让人感到烦躁不安,疲倦无力,耗气伤津。我们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要根据季节特点,从饮食药物去解决方面综合调养身体,慎用辛燥之品,忌长时间吹空调,慎食肥甘滋腻之品,忌过量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