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文世界里,“论证”这个词对应的单词是Argument,这个单词同时也有交流意见,甚至争吵的意思。所以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抬杠思维的人,有时候误解也就是从这里来的。
但在批判性思维的语境里,论证可不是争吵和交流意见。它指的其实是支持一个判断的推理思路或者推导过程。如果说论题是“你在讨论什么”,结论是“你的观点是什么”。那么,论证其实是“你的理由是什么”,论证这根小棍子,负责把论题和结论给衔接起来。
结论必须有论证支撑
说到这,我要告诉你关于“结论”这个要素第一件重要的事了,那就是:必须有论证支撑的观点,才有资格被称为“结论”。
你可能想说,观点、结论、看法、判断。这些词儿说的不都是一回事吗?在日常口头表达时,它们确实经常被混用,被当成一回事。但从逻辑学和批判性思维的视角来看,结论的结,其实含有总结、结尾的意思。结论是一种总结性的判断,是要经过推导和论证才能得出的。
而观点和判断,却不一定带有论证支撑。如果有人只提出了一个观点,却没有提供论证,没有分析、推理过程的话,这就只是一个孤立存在的纯观点,不能算结论。
这就是在一个完整的思考里,论证这个要素存在的必要性。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观点,应该马上问:你这个看法有什么根据?这其实就是在问,你这个看法有没有论证支撑。
追问看法的根据,这个问题能帮你规避很多无效的争论。如果有论证支撑,我们就可以往下走,去评判思考的其它环节质量。如果对方答不上来,你马上就能意识到,这个观点没有论证支撑,没必要深入地审视和评判它了。
而如果吵架的小朋友当中,有一个说,“我比你厉害,是因为我投篮的命中率是70%,而你只有30%”。这就是把论证过程摆出来,就可以审视了。
如果非要去评判一个没有经过论证的观点,局面很可能会变得像小朋友吵架,只能不停重复观点和反观点,“我比你厉害”,“我才比你厉害”。“反弹”,“再反弹”。这并不是在拼事实和逻辑,而是在拼什么?耐力和音量。
互联网上有一个戏谑的当代哲学梗,叫做“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主张大家都要训练一下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