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街百年往事—— 四平街的来历(八)

说了半天啥意思?一百多年前,四平这疙瘩没铁路时,只有几户闯关东人来垦荒而建的小屯子,来此地落户的几十户农民。这里的屯子小到连新恩社下辖村屯名都挂不上号。清廷在梨树一带设分防照磨署时,把辖区划分为七个社,四平街为新恩社驻地。而新恩社下辖二十个村屯,在“四平街火车站”周边到是有几个有名的村屯,如,火车站附属地西南的海丰屯、正西索家窝堡、北边的条子河、东边的一面城和东北外的河夹信子。这些还有迹可查。可在建火车站票房子一带的四门苗家,以及蔺家河附近的蔺家屯,只留下蔺家河口这一名称。其它的小得都没收录到村名里。当然了,这是沙俄修建铁道通过后,属于铁道附属地之内的屯子,都被沙俄狗强盗强占烧毁了。

铁道东侧在铁道附属地以外,是一个叫一面城的古城,与附属地有大土壕相隔,土壕下还有一条大壕沟,这条土壕相当与分界线。而大壕沟确是沟通南北两条河的通道。正好成了与附属地的天然分界线。古城早已废弃,没有建筑只有荒地。后来,闯关东的农民在此开垦荒地。当时,也只是有几户垦荒人建的小屯子,如黄家屯等。一面城也不是屯子,却在新恩社管辖的目录上。

当年这些人家,正在自家开垦土地上刨食吃,做安居乐业美梦之时,晴天霹雳,惊醒了做梦的人们:沙俄老毛子修建铁路,通过这里。而且要强占四门苗家所有土地,建筑火车站。


原来,李鸿章代表清朝朝廷与沙俄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在密约中允许沙俄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从俄国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西伯利亚铁路在中国境内的一段。同时,选择哈尔滨这点,修筑向南支线至旅顺口。当时哈尔滨还不叫这个名,为了方便说清楚,仍然采用哈尔滨之名。

沙俄早就有修铁路的计划。早在一八六O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软弱无能的清朝,将海參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割让给沙俄。沙俄随后把海参崴改叫“符拉迪沃斯托克”,这是沙俄有意而为之,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控制东方”。沙俄的野心略见一斑。

随后,沙俄开始运作通往海參崴的铁路,进而扩大修建铁路范围。

首先是三国干涉还辽,沙俄联合德国和法国,使日本放弃割让中国辽东半岛的要求。迫使为使清廷同意其筑路计划。

一八九六年,李鸿章在赴俄祝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在此期间,签署《中俄御敌相互援助条约》,同意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修筑一条铁路”等事宜。

有意思的是,关于铁路叫法上,有关资料说:李鸿章坚决反对沙俄将铁路定名“满洲铁路”,坚持必须名曰“大清东省铁路”。哈哈,满洲乃满族人祖居地,整出这段故事是在彰显什么呢?

1丶网上搜的图片借用,告知不可用即删除。2丶请不要改编本人写的东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