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有太多能说的,有太多能为人说道的,有太多人能说道的。
但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说李白,终究绕不过一个“狂”字。
其诗狂,其人狂,其喝足了酒,人和诗一起狂。
他生前,“御手调羹,贵妃捧墨,力士脱靴”。
杜甫说他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酒中仙,韩愈言其文章是“光焰万丈长”的绝作美谈。
他死后千年的今天,依然有余光中和李志敏对他的高度评价,“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其诗呼吸宇宙,出神入化”。
不敢说李白成就了大唐,但大唐有了李白,就像除夕夜有了烟花。
他的出现,让大唐荣耀辉煌的盛世苍穹,多了一抹,不朽的五彩缤纷。
李白是狂生,这不用去细查什么,看他的狂诗就知道。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这些诗,大半是李白醉酒之后所作,李白本狂傲,醉酒之后的李白,更是狂傲。斗酒百篇,汪洋纵情。
这正是李白的魅力所在,这份“狂性”,让他从千年前的大唐,一直闻名到了现在。
李白不是天生的狂傲,他狂傲的原因,很简单,也很复杂——他想要打破传统,不尊孔孟之学,不仕科举及第,走属于李白特色的成名,成功之路。
李白出生在碎叶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打小李白便是个疯狂的“宝宝”。
尚且是个发育不成熟的胎儿的时候,他便给母亲托了一个奇怪的梦——妙笔生花。
出生后的他,“五岁诵六甲”,幼儿园没毕业,便先小学毕业了。
于是,他开始逃学,还因此逃出了一个典故“铁杵成针”!
进入青春期后,他文武同修,写诗学剑。
十五岁时,写诗与学剑皆大成的他,立志仗剑天涯。
他的剑术绝对是精妙的,因为他师承于大唐剑绝,裴旻。
十八岁,他正式开启侠客岁月,先后在江油、剑阁、梓州,游历江湖。
二十四岁,已在家乡周边小有名气的他,决定离开故土,踏歌游蜀。
第二年,蜀地已不够承载他的盛名,于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二十六岁,他在王勃寿终正寝的年纪,名扬天下。
此间他结识了李邕、孟浩然。从此和孟浩然开启了“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友谊。
至此李白凭借雄厚的家资,纵横的才气,狂傲热情的性格,圈粉无数,未正式入圈便登顶大唐顶流。
名扬于江湖的李白,并没有满足于他的这点儿虚名,因为此时,他真正的梦想在他心中诞生了,那便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这一年,他二十七岁,迎来了实现梦想的第一个机会。
玄宗在李白洞房花烛夜的时候,昭告天下“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
文武高才,这说的不就是我李白,李太白,李十二,李仙儿吗?
然而娇妻在怀,美酒当头,春宵百代,少年热血的李白并未第一时间的抓住这次机会。
毕竟,老泰山的老爹是做过宰相的人物,不急不急!且纵酒狂歌,红尘作伴!
这一年,大唐诗坛的“军旅书记员”王昌龄,进士及第。
如此享受爱情甜蜜的李白,终于到了三十而立之年。
比起少年时的他,李白狂气不减,但对于世道人情,多有所悟。
所谓人走茶凉,老泰山那个曾经的宰相爹,靠不住。
于是,他舍下名气才学,多次拜谒州府级别的父母官。
可惜,父母官只想做官,不想做人父母。
亦或许,是李白的狂诗狂性,以州府官员的文化水平与价值才学实在欣赏不了,使得李白终为所拒。
李白一怒之下,置身去往长安,便如年少任侠岁月,想将自己的才气,带到天子殿前。
这一次,李白遇到了一个公主。
公主的称号叫玉真,是唐明皇李隆基的御妹。
公主很豪爽,李白很热情。
公主爱喝酒,李白爱饮浆。
于是,李白住在了公主于钟南山下的别馆。
本觉得有了和公主的相识,这一次应该妥了。
然而,李白的狂傲,实在……懂他的人爱的不行,不懂他的人趋之若鹜。
于是,李白又失败了。
这次的失败对他打击很大,他索性流连市井,自暴自弃。五花马与千金裘,全部给我换美酒。
之后,李白离开了长安,在三十一岁的年纪,对梦想第一次心灰意冷,对大唐世道,第一次产生了怀疑。
于是,他打算隐居了。
若故事只到这里便结束,那李白算不得狂少,算不得楚狂人。
狂少为何?不改其志,不绝秉性,不畏惧风浪,无论年纪,永远朝气如火。
一颗不知安稳的少年心,哪里肯收起羽翼,不做长空鹰击?
只隐居了一年的李白,再次开始了游侠生活。
此后十年,李白在游侠生活中,一边增长游历,一边广交朋友,一边实现梦想。
终于,在41岁这一年,李白看到了梦想的模样。
他的名气,他狂傲,他的才学,终于在玉真公主与贺知章的勠力同心下,得到了唐明皇的钦慕。
玄宗给了他至高的待遇,赐食于七宝床前,亲手调羹。
凭着半生饱学及长期游历下对社会的明锐观察,李白面对玄宗,面对宴席之上的一众大唐名士高干,成竹在胸,对答如流!
可以想象,以李白的狂放性格,在这场待遇极高的宴席上,李白该是如何的昂扬意气,该是如何的春风得意,该是如何的激情肆意!
唐明皇如获至宝,直接下令,供奉翰林。
李白一步而跃,成为了李隆基的贴身机要秘书。
他的梦想仿佛已经开始,他的梦想仿佛将就此变作现实。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里,是虚无不实的。
玄宗没有给李白澄清庙宇的梦想,而是将李白,当做了自己的宠物。
天子设宴,得有人作诗助兴,李白。
天子出游,得有人写景记事,李白。
天子纳妃,得有人笔墨佳人,李白。
这不是李白的梦想,这只是李隆基的爱好。
这虽然不是李白的梦想,但却是其他人的梦想。
于是,背离梦想的李白日渐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整日纵酒自昏。与贺知章等一众醉酒狂生结游,自称“酒中人仙”。
于是,羡慕李白境遇的有心之人,开始了人性之恶,以杨贵妃及高力士之口,谗谤李白于玄宗。
一来李白越来越狂傲,耗光了李隆基的好感;二来杨贵妃与高力士同为玄宗身边红人,说话确有分量,李白最终,被体面的赐金放还。
“放还”,李隆基只把李白当做宠物的事,坐实了。
李白就此离了长安,再没有回来过。
游侠生活,再次开启。仿佛那不安的灵魂,只有在名山大川,大好河山里,方能得到释放。
被赐金放还的第二年,李白遇上了自己一生的小迷弟,杜甫。
诗圣遇诗仙的那一年,风华正茂。
当年的杜甫杜子美,“性豪也嗜酒”。
当年的李白李十二,自称酒中之仙。
二人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一起纵马洛阳,一起访道梁宋,一起结伴济州。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不纳贤士,小人当权的大唐王朝,迎来了必须属于它的安史之乱。
杜子美被困长安,李十二南逃避难。
逃难岁月里,李白相遇张旭,自此,大唐三绝,建立交集。
知己的力量与不服输的少年热血,让李白再拾梦想。
南逃中的李白,闻玄宗奔蜀,同样入蜀还乡。
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携妻儿老小。
我的心不曾疲惫,眼里仍然有希望之光。
之后,五十七岁的李白入永王军营,矢志报国。
可惜,不济的时运,再次将一颗少年心以一瓢冰水,浇灭。
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缴叛乱兵败。
李白受其牵连,落狱浔阳。
至此,李白的梦想彻底破灭,再无了,实现的可能。
他的一腔狂傲,他的狂生秉性,终究被大唐,错付了。
晚年的李白干了什么?当然是继续游侠生活,继续纵情于山于水于酒。
他的一生都在游历,他的一生都不曾安分,他的一生都在放荡不羁。
即便是庙堂之高,他依然纵酒放歌,哪怕是穷困潦倒,他照样豁达前行。
他有数不清的朋友,他有使不完的才情。
他唯一缺少的,是无法实现的梦想。
这或许是他自己知道的,也或许是他至死而未有觉察的。
毁灭他梦想的,正是那与世俗格格不入的狂傲,儒学为经的价值观中,求的是谦谦君子,并不是桀骜狂生。
因此,他的狂傲,成就了他的诗歌,纵横了他的才气,也潦倒了他的人生。
关于李白,有两大未解之谜,至今,困扰着专家们。
这两大未解之谜,一是生,一是死。
关于他的生,众说纷纭,有说他出生于蜀地富商家庭的,有说他是宣武门之变中死去的太子李建成之后的,甚至有说,他是外国人的……
关于他的死,同样众说风云,有人说他纵饮过度,醉死于宣城;有人说他垂暮之年不改其志,请缨杀敌途中病死当涂;还有人说他于江上饮酒,趁醉捉月,落水溺死……
死生成谜,他或许当真如贺知章所言,是谪仙,降生大唐,只为睹一世繁华,阅一世人间黑白。
无论生前死后,他留给世人的,永远是无尽的诗歌才学,永远是豪迈的纵酒放歌,永远是,那个问鼎盛世大唐,狂傲古今做派的诗仙太白!
正如陈凯歌在《猫妖传》中所言,“李白,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