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刚亮,王睿奇就听到了父母起床的声音。虽然他平时喜欢睡懒觉,但一想自己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还是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穿上衣服,从床上爬了起来。他这一起,一平也被弄醒了,于是她也跟着起了床。你说也奇怪了,原来王睿奇以前那么爱睡懒觉,但只要从北京回到老家,他立马就能改掉这个习惯,跟着父母日出而作。也许从他内心来讲,在老家的每时每刻都想和他们呆在一起,以弥补平日里的思乡之苦吧。
家里的两个妹妹,也陆续起来了。洗漱完毕后,王永才又拿着家伙事儿要下地干活儿,孩子们自然也要跟着去。冯秀珍一想五一回来时一平是做流产手术,这次回来再忙着帮家里干活的话,怎么想心里都不得劲儿。于是她对一平说,“你就别跟他们下地了,帮我在家做做饭就行了”。一平知道她是心疼自己,怕自己吃不了这个苦,毕竟在北京上班和农活儿,劳动强度完全不同,她知道自己没问题,于是笑着说,“妈,不用担心我,我能干地里的活儿。现在不正是农忙的时候嘛,趁我们在家,帮家里多干点儿,早点儿把东西都收家里来,咱们不是就踏实了嘛。再说早上不热,正好能多干会儿”。冯秀珍一看这个儿媳妇儿说的不是面子话,也就不再坚持留她在家里做饭了。一行人出了家门,一边聊天儿,一边向地里走去。
由于起的早,此时太阳从东方的天际刚刚露出半张脸,红彤彤的恰似孩子的脸庞。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给秋天的田野镀上了一层暖暖的颜色。早上天气还有些许的凉意,露珠挂在小草上,像是一个透明的水晶装饰。偶有几只小鸟,从田间衔起几粒粮食,然后拍着翅膀飞向远方,也许它的家里,正有嗷嗷待哺的孩子等它回来。大自然的创造,此时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美好。农村人勤快,大家起床也不看表,平日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的劳作和生活规律,和自然的脉搏是如此的和谐。这时田间地头,已能看到三三两两的人,不紧不慢的干着手里的干活儿。丰收的季节虽然辛苦,但同时也在农人心里种下了幸福和喜悦。
到了地里以后,一平干起活来利索的很,一点儿也不像脱离农村很久的样子。王睿奇今天长了个心眼儿,从家带了副手套,这样干起活来手就舒服多了。昨天一平跟大家一起干了没多长时间,五一回来时因为情况特殊,她也没有机会向家里人展示她有多能干。平时老王老口子多半是从夏雨口里得知一些她的情况,现在终于有机会见识她真实的一面了。说实话,一平也不用刻意向家里展示她自己,因为她平时就是一个眼里不能有活儿的人。以前老王家对这个还没进门儿的儿媳妇是一百个不满意,无论是从学识,还是工作等各个方面,老王两口子总以为一平配不上自己的儿子,特别是冯秀珍,那更是一提起这事儿就愁眉不展。但儿子认为一平好啊,他们也没办法,也只能接受了。
一平不但能干,而且会干,王永才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觉擦的微笑,心满意足的微微点了点头。媳妇儿娶到家不就是过日子的嘛?像一平这样能干的,正符合他心目中好儿媳妇的标准。干完活回到家,一平洗完手就去问还在厨房的冯秀珍,看看能帮着干点儿什么。对于吃饭,她也不挑食,家里做什么她就吃什么,并且吃的还特别香。吃完饭后,大家刚放下筷子,她就起身把碗筷收拾起来,拿到厨房去洗的干干净净。就连一向爱挑剔的冯秀珍,看到这个情景,都忍不住冲着两个闺女说,“以后多向你嫂子学着点儿”。两个闺女笑着说,“嫂子平时不在家,现在给她一个表现的机会”。
晚上睡觉时,王永才特意向冯秀珍讲了一平的表现,满是赞扬与认可。冯秀珍虽然心里还是觉着儿子娶她有点儿亏,但看到她既能干,又通情达理,实在也说不出什么了。一平通过自己的表现,彻底打动了老王一家人。
多年以后,王睿奇和一平磨合的越来越好。他深刻体会到,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好的决定,就是娶了一平。不是像当初别人看到的那样,好像是一平高攀了自己,而实际情况是自己高攀了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