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办事员一边教老师们在手机上填写信息,一边说,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没有钱,某某地方的公职人员工资都已经发不下来,我们这边工资还能够照常发,已经很不错了。
大家便开始面有凄然,似乎灾难正躲在不远处的某一个角落里,伺机而动。
于是大家便又开始讨论,经济如此不景气,我们该做点什么?几个临近退休的老太太,你一言我一语,其状甚为热烈,似乎每一个人都是正儿八经的经济学专家。
我是门外汉,的的确确的门外汉。关于经济的这种问题好像与我天生绝缘,每一次遇到别人讨论这种问题的时候,我都保持沉默。不是不想说,而是完全不知道说啥。我的心中常常满是卑怯,为了自己的无知和愚笨。但卑怯的同时却又疑惑:为什么每次的最优解都是购买黄金啊?
黄金不好吃不好穿,为什么经济不景气时,它似乎就成了我们的保护神。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曾经很多次地尝试着去知乎里偷偷地看,试图弄懂它的一星半点,但每一次又都放弃了。说老实话,那些拗口的经济学专业名词、密密麻麻的数据、弯弯绕绕的图像,实在让我头大!
可是今天,当L言之凿凿地说,到那时,土地也不会给你的,土地也是国家的!
我就更加迷惑了,那时何时?土地不给人民给谁?给空气给苍天给这个茫茫的宇宙吗?到那时,国何以为国?家何以为家?人又何以为人?到那时,黄金难不成就变成了可以任意操控这个世界的利维坦?
真是糊涂啊!继续问知乎:经济下行期,普通人购买黄金的终极意义究竟是什么?
知乎中一百个回答中有九十九个坚定的回答,买啊!不买,傻啊?偶尔有一两个回答不买的,下面的评论区便满是讥讽与嘲笑。
我硬着头皮去看那些对我来说有些艰涩的文字,再一次试图弄明白这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
知乎上说应该购买的一方,理由是保值。什么是保值?保值就是使自己的财富不缩水,或尽量少缩水。比如投资股市,比如投资房产,比如投资基金,本质上都是为了财富的增值或保值。在经济上行期,可能会有比较多的投资方式可选,下行期,他们认为最保险的投资方式是购买黄金。
说不应该购买的一方,理由是,黄金不好吃不好穿,关键时刻连瓶水都换不来。这也是我的观点。
两种观点南辕北辙,但又好像都有道理。我依旧困惑,持有不同观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先看第一种。黄金不能吃不能穿,也就是说它没有使用价值。那人们利用的是它的什么价值?它为什么能够保值?保的什么值?保值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它能够满足人的什么需求?说到底,黄金不是目的,一切都不是目的,人才是目的。
渐渐有些明白,黄金没有使用价值,我们通常用的是它的流通价值(有人说它好看,也是价值,可这个价值没有普遍性,完全不在讨论范围)。它的保值是说,当房子贬值,货币贬值,它还具有相当的购买力。也就是说,当其他的货币也好,房产也好,基金也好,都处于疲软状态时,黄金独有的购买力可以让人活得更好一点。在更极端地情况下,比如朝代更迭,比如国家灭亡等导致一种货币体系完全坍塌完全成为废纸,黄金可以跨越时代跨越地域实现它的购买力。比如两千年前的货币现在一定是一堆废铁,当然也可能是文物,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而古墓里出土的黄金却能够跨越几千年的历史,依旧熠熠生辉。
但我以为,能够实现黄金的这种保持流通价值的前提有两个。第一,这个世界还存在基本的运行规则和运行秩序;第二,这个世界还有可以并愿意交换的商品。在这样的前提下,黄金大抵的确能够让人活得更滋润一些。
再看第二种。黄金不好吃不好穿,没有使用价值,所以没有必要买。也就是说,他们考虑的是黄金的使用价值,而非流通价值。那么,人在什么情况下才只考虑物质的使用价值而不考虑它的流通价值?
在我看来,应该是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关键时刻。当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比如战争,比如地震,比如瘟疫,比如一切的天灾人祸一切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导致人的生存受到威胁时,大抵没有人愿意将仅手中仅有的食物或者水换成金条吧?
比如战场上被毒气笼罩的士兵,比如地震废虚下困了三天的孩童,比如沙漠里饥困交加的旅人,那时,他们会想什么?他们最想要什么?他们最需要什么?我想,一定是一瓶水,一块饼干,一口新鲜的空气……
因为,此时,他们的唯一愿望只剩下一个,那就是如何生存,是如何活着。因为,人,首先是活,其次,才是活好。
活着,这个问题简单,就两点:第一,饱腹的食物、水与空气;第二,御寒的衣物。但什么是活好呢?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总是公说公好,婆说婆好,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不说也罢。
而活着,在这个时代,没有问题。极端情况如果真的来临,金条也不保证你的活。那么,我且继续我的傻呆愚笨,继续我的以梦为马。
不再卑怯。